痕迹–拓印艺术设计文献综述

 2022-07-22 13:23:37

痕迹--拓印艺术设计

引言:

拓印术是华夏先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获得的技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日趋成熟与完善,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血脉之中,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目前国内对拓印术技艺规律性的探讨,尤其是技法规律与理论的发掘整理还处于初始阶段。尽管历朝历代都有许多传世的拓印精品,然而始终缺乏关于拓印术技艺的详实论著与研究资料。于是,对拓印术的源流、技法、工具、材料、艺术理念进行更加详细、全面梳理的重担,就落在我们新一代中华文化的传承者肩上。本文对中国传统拓印术进行了理论梳理,并将其与不同材料相结合。

关键词:

拓印 技法 痕迹 造型

正文:

1.拓印的渊源与发展

拓碑是印刷术的另一个渊源。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当时儒家典籍全凭经师口授,学生笔录。因此,不同的经师传授同一典籍也难免会有差异。汉灵帝熹平四年(公元 175 年),政府立石将重要的儒家经典全部刻在上面,作为校正经书的标准本。为了免除从石刻上抄录经书的劳动,大约在公元4 世纪左右,人们发明了拓碑的方法。拓碑的方法很简便。把一张坚韧的薄纸浸湿后敷在石碑上,再蒙上一张吸水的厚纸,用毛刷轻敲,到纸陷入碑上刻字 的凹穴时为止,然后揭去外面的厚纸,用棉絮或丝絮拍子,蘸着墨汁,轻轻地均匀地往薄纸上刷拍,等薄纸干后揭下来,便是白字黑地的搨本。这种拓碑的方法,跟雕板印刷 的性质相同,所不同的是,碑帖的文字是内凹的阴文,而雕板印刷的文字是外凸的阳文。石碑上的文字是阴文正写。拓碑提供了从阴文正字取得正写文字的复制技术。

当时比较著名的拓印作品有:刻石《熹平石经》的隶书(东汉熹平四年 175 年至光和六年 183 年,刻碑 46 块,20 余万字,刻载儒家七经);三国锺繇《宣示表》(楷书形成 的初期代表作品);隋代始刻的云居寺石经;欧阳询、颜真卿的楷书(唐代有代表性的书体,为早期雕版常用的字体)等。后来,人们又把石碑上的文字刻在木板上,再从而传 拓。唐代大诗人杜甫在诗中曾说:“峄山之碑野火焚,枣 木传刻肥失真”。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