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一、引言:
装饰艺术是一个发展已久的艺术形式,不同的材料可以展现出不同的装饰效果。以纤维材料为主要媒介寄托的主要表达形式就是纤维艺术。纤维材料包含多种多样,分为天然纤维、化学纤维和现成品纤维,不同的纤维材料有不同的表现语言。纤维艺术是现代室内软陈设的重要形式之一,是软雕塑的主要呈现方式。“软雕塑”一词的出现,表明纤维艺术正从传统的平面式向空间的,相对独立的艺术品种发展。[1]而纤维作为软雕塑陈设的主要物理介质,可以有效的将视觉感、肌理感用更为直观的方式展示出来。基于以上因素,运用纤维艺术进行雕塑创作,更大程度上用特别的形式表现作品,以别样的角度分析创作价值,突破传统中材料的附属地位。
二、课题国内外发展状况:
现代纤维艺术孕育于包豪斯设计学院,发展与美国和欧洲。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纤维艺术在不同领域,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下,经历着由传统文化至现代文化的传承、交融和演变。[2]西方的纤维起源大约在7000年前,从人们的防止活动开始。而最传统的西方纤维艺术起源于以壁毯为主的编织表现形式。其内容主要与宗教、神权紧密相连,以大幅为主,覆盖整个墙面。工业革命的发展将人的情感、个性转化为统一,随之而来的是千篇一律毫无艺术感而言的作品。二十世纪初期,包豪斯学院的编织工作室是纤维艺术的主要实践中心,一些艺术家他们主张顺应工业化的进程,倡导艺术家要与工艺家结合,精神与物质结合,编织与机器结合等理念。这一时期的作品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完全突破了莫里斯时期的对具象的图案的设计应用,将几何图形作为表现的主要装饰图案。[3]
纤维艺术是软雕塑表现的主要手段,从西方发展史来看,其进化过程是各个艺术流派用以凸显艺术表达的一种手段。第一个阶段是“达达主义”,自1916年杜尚将打字机的外套放在展柜中进行展览便衍生出了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雕塑品种——软雕塑;二是“超现实主义”下,德国女艺术家梅尔特·奥本海姆的作品《裹着裘皮的咖啡具》运用软质裘皮进行创作,区别于杜尚的“拿来主义”加入了人的思考在其中。三是“波普艺术”中美国著名的艺术家克莱斯·奥登伯格于1962年在纽约画廊第一次展出了其巨大的“软雕塑”——大汉堡。[4]这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使用纤维的“软”来创作的软雕塑作品。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纤维艺术崛起。伴随改革开放中西方文化有了更多的交流与影响,西方的艺术观点引入中国。2000年,首届“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在北京举行,其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对纤维艺术的重视与推广。至此之后,国内的纤维艺术家对纤维艺术的发展趋势有了整体的认识。[5]
纤维软材料的品种样式繁多,因其所选用软质材料的纺织工艺和制作流程的不同,使得软质材料的质地也是各具特色.对材料的感知可以通过观看和触摸的方式。不同材质的纤维软材料,在软雕塑的创作中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艺术形态和视觉效果。质地厚重的材料,给人的感受是硬挺和粗狂;质地轻薄的材料,给人以感觉是轻盈和细腻。面料上自带的图案和颜色也会使软雕塑具有强烈的绘画性和装饰性,在办公区、生活区等建筑公共空间中起到了强烈的装饰性。从制作手法的角度上分析,是与传统的雕塑材料使用有所不同。[6]
三、研究主要成果: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