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1.1研究背景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中特有的空间地段,是与水域相毗邻的特定区域。滨水空间将城市路网形态有效延伸到滨水区,将城市与滨水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1]。城市滨水区中,水体与陆地彼此渗透,各景观要素互相融合、交相辉映,共同构成环境的主体要素,成为城市中特殊的景观空间。水体形态多样,配合声、光、电等先进技术,呈现出缤纷、震撼的视觉效果。流动的水,波光粼粼,展现着光影的变化,让人流连忘返;动态的水活泼生动,城市河流是主要的动态水景,具有延伸和引导的功能[2]。
学者余小虎曾在其书中说过:水是生命之源,江河的水涨水落哺育着城市的成长。作为城市滨水地域的景观空间,是城市物质空间和自然生态空间叠错、交流的结果。所谓“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可见作为主要自然因素的“山水',对于人们的现实生活和心理感受有着重要意义[3]。
城市滨水区不仅是连接城市陆地和水体的纽带,而且是协调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的重要因素;不仅包容了丰富的自然景观,而且蕴含着物质空间和人文形态。城市滨水空间的开发不仅创造了城市空间的新秩序和现代城市所憧憬的自然情趣,而且具有宽广的视野和鲜明的地区特色。因此,精心设计的城市滨水空间肯定会提高城市空间的识别性和亲切感。城市滨水景观是城市最具生命力的景观形态,是城市中理想的生态走廊,最高质量的城市绿线[4]。
基于以上研究背景的论述,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作为城市规划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在成为城市设计与建设的重点,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从滨水景观的特征及构成、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方法等方面入手,对城市滨水景观设计进行一些讨论与研究,对自己目前的滨水方案设计有一定程度的帮助。
2.城市滨水区的特征
城市滨水区因其水陆交汇的地理优势,而使该空间具有发展的多样性。由于滨水区特有的地理位置,以及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与水的密切联系,而形成的特有文化特征,使滨水区具有其区别于城市其他区域的环境特征。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
2.1开放性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户外活动的重要场所。
2.2多样性
在城市滨水区进行多样性的综合服务建设,以达到城市的用地平衡。其多样化的娱乐、贸易、码头等功能,为人们提供丰富多样的连续印象和真实体验,提升了城市滨水区的魅力。
2.3历史、文化性
在古代,城市滨水区多数是在已有的港湾设施的基础上建设而成,延续了一座城市文化的发展,见证了一座城市逐渐繁荣的过程,参与了城市的历史变化。2.4敏感性
城市滨水区作为城市的重要空间,具有景观、生态、社会等多方面的敏感性。2.5生态性
城市滨水区景观建设离不开植物景观的塑造。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充分发挥植物特有的生态功能。丰富的植物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小气候环境,缓解城市热效应,为城市注入新鲜空气。同时,使人置身于植物的世界里,融入于自然中,达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美好境界。
3.城市滨水区的构成:
城市滨水景观的创造是在以水域、水际线、陆域这三个部分组成的滨水环境中进行特定场所的创造,按城市滨水区的景观类型主要分为以下三大类。
3.1自然景观
主要包括水体、地形地貌、堤岸、植被、生物等要素,主要是通过对于大自然原有的物质进行塑造,把握好因地制宜,利用原有的自然事物进行景观改造。
3.2人工景观
包括建筑、道路广场、亲水设施、码头、游步道、小品等要素,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活动需要,同时兼顾视觉上美感和功能上的齐全,达到美化环境的作用。下面具体说明它们的作用。
(1)建筑
滨水区要形成良好的景观,建筑的设计就要考虑滨水区的设计立意、功能要求、造景需要等一系列问题。首先要考虑建筑的整体性与个性,考虑建筑外装修使用的材料及色彩;其次要考虑适当的建筑与建筑的组合,同时考虑建筑的体量、造型以及与之配合的假山、雕塑、园林植物等诸要素的安排,创造整体性的滨水景观。
(2)道路广场
滨水区的道路广场应该保证公有性和可达性,是提供给市民休息、娱乐、集会的场所。城市滨水区常以广场为中心,建造开放空间,广场便成为滨水空间的重要节点,起到滨水区中交通组织、联系的作用。
(3)小品
滨水区中的小品一般包括雕塑、山石、铺地、栅栏、路标、体息、座椅等要素。小品是滨水区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能使滨水区的景观更富于表现力,从而使滨水区景观构成完整的艺术形象。
(4)游步道
游步道因其特殊的亲水性主要分为亲水性和非亲水性[5]。滨水区游步道的设计,首先要考虑人们在滨水游步道上行走的同时,可以愉快地欣赏滨水空间景观;其次要考虑游步道可以起到联系街区和滨水区的作用。
3.3人文景观
包括各种历史文化景观、历史文物古迹、地域文化、城市记忆及各类活动等。(1)历史文化景观
城市滨水区在塑造景观时,要保持城市文化的地域性和连续性,就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第一,展示地方文化特色,例如应用当地的特色建筑、特产、历史名人等元素展示当地历史底蕴和地方特色;
第二,展示历史的延续,例如上海黄浦江畔的近代历史建筑、现代工商业建筑与当代高层建筑,完整地展现了上海这个东方大都市城市发展的历史轨迹。
(2)各类活动
(1)审美欣赏活动。
(2)休闲游憩活动。
(3)节庆活动。
(4)科技教育活动。
(5)商业活动。
4.城市滨水区空间景观的设计方法:
4.1滨水空间的生态处理
注意要保持河流的整体性与连续性,城市滨水绿地建设就要从整个城市绿地系统乃至整个城市系统等更高级的系统出发去研究,在进行滨水景观规划建设时,应该以系统的观点进行全方位的规划,而不应该把河道与大的区域空间分割开来,单独考虑[6]。注重原有河流的生态环境特征,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与破坏。人类的建设行为必然会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我们应该通过设计来减少这种影响。保持牛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让环境充满生机与活力,因此我们在规划设计之前应该综合考虑原有河流地区的气候、水文、地形地貌、植被以及野生动物等生态要素的特征以及周边环境对其产生的影响[7]。
城市滨水绿地在城市中重要的生态功能要求,主要是通过植物来完成的,这就决定了对城市滨水空间的规划建设,必须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模拟自然江河岸线的自然生态群落结构,以绿化为主体,以植物造景为主体,强调以地方树种为主,兼顾植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运用天然材料,创造自然生趣的滨水景观[8]。
以上内容都强调了生态设计在滨水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因此,为充分展现城市滨水景观特色,发挥其其特有景观功能,需要科学合理地对景观进行精心规划设计[9]。充分挖掘城市特色,利用园林景观表现手法加以表达。保持城市生态的延续性,是滨水绿地生态规划设计的重要原则,它对恢复和提高滨水景观的活力,增强滨水绿地的地方特色、文化性、趣味性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2滨水空间的文化处理
学者李麟学在其“地域文化性在城市滨水景观带设计中的体现”一文中指出:从人文学科的角度来讲,所有的河流都处于特定的历史文脉中。因此,对于历史文脉的挖掘和再创造,成为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重要一环。河流承载着无数基础设施的区域可达性和绿色交通、节约能源与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修复的作用[10]。
因此,根据以上的研究,个人认为为了使城市滨水区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特征,在规划和管理中应该采取和注意一定的方法措施:
(1)鼓励滨水土地的混合使用,提升滨水住区的活力。提倡滨水住区利用商业、旅游、文化等特性形成混合的土地使用格局。实现更加环保的休闲娱乐、旅游文化功能,促进可持续性的社会活动。
(2)采取适当的土地开发强度。作为一个充满生机的区域,滨水地区的密度应与户外空间保持平衡。
(3)处理好水与周边环境之间的界限。绿色空间在滨水地区发展中是一个创造趣味性的完整元素,它将生硬的建筑区与水面巧妙地联系起来。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