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在时代的不断发展之下,人们对于老旧建筑不再只是一味的拆除新建,而是会综合建筑自身所具有的精神、文化内涵以及其室内空间的结构特点对老房室内空间进行改造。因而,人们对于老房室内空间的改造设计方面也有了更广泛的认识,也开始对原有的固定的建筑室内空间进行重新的改造和划分。
随着我国公民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对于老房室内居住空间的改造也受到了社会各界更高的关注,通过分析老房室内居住空间的改造现状,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民居老房的改造质量。对老房建筑及其室内居住空间的优化与改造,是对使用者居住环境和居住功能的改善与提升,使其满足当下人们对居住空间功能的需求。
“美观的建筑就必须其内部空间吸引人,令人振奋,在精神方面使我们感受到舒适和高尚的建筑”。老房建筑的空间改造很大程度上是空间再生的过程,在对老房室内居住空间的改造上,国内外在这一方面有着不同程度的研究与实践,归纳并总结在老房室内居住空间的改造方法与设计原则,这对于将其运用于实际的改造案例当中有着积极的意义。
- 国内外发展趋势
在城市老房建筑建设的初期,西方国家普遍进行的是以大拆、大建为主的大规模改造运动。在这一过程中,损失了很多有价值的历史文化遗产。很快在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西方各国意识到了老房建筑存在的价值,掀起了一股保护老房建筑的新思潮,进而对于老房建筑不在是一味的推倒新建,而是选择新建与修缮改造并重的方式。至80年代,国外在城市老房建设上转为保护性修缮改造和内部设施现代化更新,把老房建筑维修改善作为住宅发展的中心,使老房建筑为主要对象的建筑维修改造业正发展成为“朝阳产业”。国外各国的在对老房改造建设上通过实践摸索出了一些可行的改造方式,“推光式”的改造方式被彻底否定,越来越多西方人意识到,具有历史韵味的老建筑是无法代替的。
国内由于长期受历史原因形成的“重新建、轻改造”的观念的影响,致使我国在对老房建筑的保护与改造建设上起步较晚。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才初步形成了对老房建筑更新改造的探索时期。在90年代,吴良镛教授提出“有机理论更新”,该理论提出应通过恰当的规模、适宜的尺度、根据改造内容及需求使城市适应时代发展,提高城市规划质量。这一时期,在老房建筑改造上得到了逐步发展。进入21世纪至今,我国对于老房建筑更新改造也进入了产业化的新时期。当下城市现代化发展就是要注重对老房建筑的保护,对其进行改造修缮,使城市更富有韵味。
二、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老房建筑的改造设计比较早,很早意识到了要对老房建筑进行保护与修缮。国外的一些学者对老房建筑改造进行多方面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其研究范围包括老房建筑改造的内容、原则、方法、现代美学、人文主义、可持续发展等方面。1964年景观建筑大师劳伦斯·哈普林提出“建筑再循环理论”,即不同于简单的修复,再循环是功能上的变动,重新调整建筑内部空间并被人们接受。英格伯格·弗拉格和托马斯·赫尔佐格在《建筑技术》[2003]上提出的旧建筑改造需要在保留其固有文化属性的前提下如何更好的满足现代生活的要求。图而特·布兰德在《学习如何建筑》[1994]一书中主张,大多数建筑在建造前较少设想过功能,所以对现有建筑进行各种适当的功能调整是合情合理的。老房建筑室内改造需要挖掘空间特征,按照空间大小特点进行分类改造。英国建筑师肯尼斯·鲍威尔撰写的《Architecture Reborn》[1999]和《New uses,Old Places,Remaking America》[1986]等专著较系统地论述了对老房建筑空间的改造与利用。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