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不虚”表情包视觉设计
摘 要
“表情包”是一种利用视觉图像来表达信息的交流方式,在社交软件活跃之后,流行并依托于社交网络。“表情包”促使人际交流方式在以语言和文字为主的时代出现了信息交流方式的改变,经过了由辅助的文字沟通的简单的符号,发展emoji表情和丰富的表情包设计,逐步演变为多元化的表情信息图像。本课题“虚,不虚”表情包视觉设计重点探讨人们赋予表情包的视觉信息的特点、变化、认可度以及心理属性等视觉信息因素,并进行相关的视觉信息整理和综合设计。本课题通过对当今的表情包视觉文化现象进行视觉分析和整理并对于视觉心理进行探索和研究,来探讨当下特有的表情包视觉文化属性,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关于“虚,不虚“的表情包视觉设计。
关键词:表情包;视觉;设计;图像化
引言:
“表情包”是一种利用图片来表示感情的一种方式。表情包是在社交软件活跃之后,形成的一种流行文化,表情包流行于互联网上面,基本人人都会发表情包。表情包本质上属于一种流行文化。依托于社交和网络的不断发展,人们之间交流方式也出现了相应的改变,由最早的文字沟通到开始使用一些简单的符号、emoji表情、表情包,逐步演变为日益多元化的表情文化,使用一些自制的、流行元素图片来进行沟通。这类图片以搞笑居多,且构图夸张,通过收藏和分享此类图片,人们可以获得趣味,同时展现自己的藏图,可以得到人们认可,实现心理上的满足。在移动互联网时期,人们以时下流行的明星、语录、动漫、影视截图为素材,配上一系列相匹配的文字,用以表达特定的情感。人与人之间沟通,如果是面对面,传达的信息除了声音还有表情、动作、乃至气质等等,如果我们把每一种信息作为一个“维度”,那么人与人之间面对面沟通实际上传递的是一种“多维”信息。表情实际上是因为人与人之间文字沟通容易失真而产生的需求。
1 国内研究现状:
1.1 理论部分:
表情包已经成为我国网络文化的一个缩影。从表情包的自身演变来看,叙事功能的拓展是其得以流行的关键因素,而这又主要得益于移动终端的普及和技术门槛的降低——表情包的开发者逐步从移动设备制造商与网络服务提供商扩展至第三方主体和普通网民,直接推动了表情包在形象与形式方面的极大丰富。日渐增多的图文结合式表情与动态表情在叙事功能上超越了传统的模拟表情和静态的展示式表情,前者可通过直观的图像建构营造更具现场感与代入感的对话场景,因而也就具备了独立进行一场完整叙事的功能。对管理部门而言,需要客观评判表情包文化:一方面,表情包文化在折射社会心态及其价值取向、疏解社会情绪、释放社会压力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另一方面,尽管表情包传播中存在负面情绪集聚等问题,但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与我国社会转型期的种种现状密切相关,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目前社会沟通交流的不畅,因此不能将之简单认定为低俗、病态、非理性的话语表达。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