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文化创意产品具有双重属性,既是商品,也附带文化影响。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的主要是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与精神享受,文化体验通过有形的文化商品与无形的文化服务,对消费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了解熟悉其承载的文化观念,甚至产生认同感与归属感。以创意新颖为显著特点的文化创意产品,更是文化产品中的典型,其在充分熟知观众心理后,将文化元素与生活元素紧密结合,对民众的日常生活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文化创意产品因其独特的创意风格和生活适用性,使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大众审美和国民文化素质,同时以其鲜明的文化元素和丰富多样的形制,有力地增进了文化生态的多样性,进一步繁荣文化市场。尽管文化创意产品在历史性、学术性等方面逊于博物馆的文物陈列,但在亲民性上却弥补了博物馆的不足,为博物馆与观众的沟通与交流提供了重要的辅助作用。
对于开发地域文化的博物馆系列文创产品设计的方向上,在江小凤的《基于地域文化的博物馆系列文创产品设计研究》[1]论文中写到:以新的视角看待传统文化教育和大众需求,通过设计方法的整合与应用,开发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的新模式,以深度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实现博物馆教育功能的主旨并突破博物馆自身发展的初级阶段。
对于文创产品的功能及作用,张尧在《基于博物馆资源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设计研究》[2]的论文中写到: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功能要素主要体现在教育功能、实用功能、认知功能、审美功能以及娱乐功能这五个功能。教育功能能教其他几项职能而言是博物馆最为重要的职能之一,博物馆文创产品是将博物馆丰富的馆藏资源与创意设计相结合开发的文创产品,可以起到增强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实效,使参观者从中了解相关的文化知识和信息,从而有利于博物馆文化的延伸;实用功能作为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诸多属性之一,是指产品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具备的使用价值。一切生产和最终目的,是制造大众所需物品。
对于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开发要求,叶舒然在《国外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分析及其启示》[3]里写到:要以人文本,尊重观众、重视观众、研究观众。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销售的直接目的不应当是从观众的钱包中获取利益,而是帮助参观者在精神上获得新的启迪,帮助普通人在历史的长河中找回心灵的家园,最终对购买者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做到寓教于乐、雅俗共赏、形象逼真、亲切动人,使购买者既能陶冶情操,也能增长知识、提高文化素养。
我国博物馆存在的问题,阴鑫在《中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研究》[4]中写到:目前我国博物馆文创产品多集中在少数大型博物馆内,其他中、小型博物馆多数尚不具备研发优势,设计推出的文创产品也出现良莠不齐的现状,劣质文创产品的推出极大的损害了博物馆在社会公众当中的形象。在考察中国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现状的基础上,利用swot分析法,对中国博物馆在文创产品开发过程中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四方面进行分析,指出博物馆在研发过程中具有文化底蕴深厚、社会关注度高、文创产业大环境好的优势,但受制于相关制度和自身体制观念的约束、及自身运营资金困难的劣势,但博物馆也迎来了发展的机遇,产业政策不断完善,随着社会的发展民众的消费观念也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随着博物馆文创产品的热销,各个博物馆和其它行业也争相效仿开发,产品营销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研发产品产权意识的薄弱,也带来了很大的市场风险。文章在产品开发定位与理念方面主要论述其产品定位、市场定位、品牌定位等,指出其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人员、资金、产品、市场和创意等方面问题以及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
对于文化创意产品的作用,吴伟峰在《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设计要素——以广西博物馆为例》[5]中写到: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对文化产业及社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在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设计中要注意利用本馆的藏品资源,积极创新,反映时代精神,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文创产品的设计建立在深入的研究基础上。
对于大众的需求,周峰在《文创商品品牌设计开发策略探讨》[6]中写到:随着消费大众审美水平的提升,消费者购买商品时已经不能够满足于商品的品质和功能,在这样的环境下,文化创意商品(以下简称文创商品)应运而生。文创商品不同于过去的商品,而是更加注重文化的核心价值,其追求的不仅仅只是外观、功能与价格,而更多地是追求创意加值设计以及打动人心。所谓文创商品,即以某一文化为基础,通过设计加入创意再生的商品,是智慧财产的体现。故而在当今社会,能够在视觉、品质、性能与文化等方面均能打动人心的商品,才称得上是成功的商品。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状况,在江天若《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研究——以台北故宫博物院和苏州博物馆为例》[7]中写到: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推行多年,但发展至今市场上仍以微型创业之经营型态为主;由于缺少了丰富的资源支撑以及有组织的管理结构,文化创意产业只具备了文化和创意这两点,而无法形成一条产业链。许多中小型文创经营者靠着高人气的特定商品创业、并且获得初期的成功,却因为产品线发展趋于单一、欠缺产品规划之意识,其市场热度难以延续、组织生命也随产品周期趋于老化而无力重振。
文创产品的发展前景在玉梓桥的《博物馆艺术衍生品的商业化发展趋势探究》[8]中写到: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博物馆都把艺术衍生品产业作为创造收入,提升自身形象的手段之一,在艺术衍生品的开发及营销模式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艺术衍生品种类丰富,分类细致。博物馆艺术衍生品的范围已扩展到各个领域,开辟了多元化的营销模式,构建了较为完善的产业运营机制,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完整的博物馆艺术衍生品产业链。随着先进国家和地区博物馆艺术衍生品产业的发展成功,我国大陆地区博物馆界逐渐意识到其重要地位,各地博物馆都相继成立了专门从事艺术衍生品开发的公司,学习探索开发艺术衍生品的产业运营模式,博物馆艺术衍生品市场在国内正在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并拥有无限潜力的新兴产业。现在国内正在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并拥有无限潜力的新兴产业。
张爱红在《博物馆艺术衍生品创意开发模式研究中写到:在国有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的尾声》[9]中,以公益为主的博物馆正在探索全新的营收模式,其中衍生品开发成为一条新思路.在博物馆艺术衍生品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中,优化艺术市场结构,走文化产品的公益品牌化道路是关键。
文创产品意义,在徐耀新《文化文物单位开发文创产品意义重大》[10]中写到:一是让优秀文化资源融入百姓生活,传承中华文化.二是传播中华文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三是为了释放文化供给侧改革的驱动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消费需求.四是为了反哺公益性文化事业。
在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11]中写到:他认为,媒介是塑造历史和社会的隐蔽力量,常常被人忽视;媒介的“讯息”在于其如何“扭曲”现存的社会秩序;由于忽视媒介,我们常常对其熟视无睹,被其遮蔽,这是“书面文化”或西方式感知能力的失败。书面文化执著于媒介的内容,它必须在新的电子环境里革故鼎新。麦克卢汉邀请我们抛弃旧的思维习惯,采纳感知和知识的新标准。这也是文创产品能够发展的原因。
要将文化传播给大众就要通俗易懂,多米尼克·斯特里纳蒂在《通俗文化理论导论》[12]书中批判性地评介了当代西方社会中有关通俗文化的主要理论,既作了简明扼要的介绍,也提出了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此外,作者还重点分析了一些有代表性的理论家的观点和当代重要通俗文化现象。
参考文献: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