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友好与城市街区活力文献综述

 2022-08-03 11:10:29

步行友好与城市街区活力

  1. 研究背景

目前我国许多城市的街道都经常可见到人行道被占用、行人被迫走在非机动车道甚至机动车道上,不仅影响了路人的行走体验,更影响了城市的秩序的人居环境的品质,针对这一现象,本课题选取各个城市的步行空间作为调研对象,研究其步行友好性,构建评价体系,对各个实例进行定量化的标准,并探究其中影响城市活力的具体因素。

  1. 研究目的

为了应对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带来的各类挑战,一个“步行友好”的环境是城市建设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也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的基础。为改善城市生活质量,为城市步行空间开发提供合理建议已是一个急需研究的问题。在南京当前的城市成长中,大量的街区步行空间被大幅度压缩,步行环境恶化导致城市公共空间冷清萧条衰败的问题,探讨城市步行空间提升与城市街区活力提升的相关性,借鉴国内外城市相关案例,对南京不同尺度下的步行空间规划设计,提出可操作性的建议。

  1. 相关案例和指标

3.1中国城市步行友好性评价报告

2014年8月27日,非政府组织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在北京发布中国城市步行友好性评价报告。这份报告创建了首个中国城市步行友好性评价体系。在选取的35个东、中、西部城市中,香港、深圳、上海、广州、大连步行友好性排在前五,而鄂尔多斯、鹤岗、常熟、榆林和吐鲁番被评为“不适宜步行”的城市。北京最终总分51.99分“不及格”,其中人行道管理为0分(满分5分)、城市路网密度也仅得0.87分(满分10分)。中国城市步行友好性评价报告中,香港、深圳、上海、广州、大连步行友好性排在前五。

排名第一的香港的主要优势在于其立体步行系统,即逐步发展出发达的立体步行系统(行人天桥、人行道、地下通道)与便捷的公共交通系统紧密结合的模式,这使市民的日常出行能通过步行基本实现。其立体步行系统覆盖范围广,结合公交站点和商业区设置,线路规划合理,便捷度、舒适度较高。部分地区的行人天桥还装有空调以创造舒适的步行环境。以中环来说,高架行人道长约4400米,并连接长约800米的半山自动扶梯。尖沙咀地下购物商场和相关隧道系统和铜锣湾贯穿轩尼诗道和地铁站的地下通道,都是香港地下步行系统的典型。

3.2纽约市步行友好街道建设简介

纽约市的曼哈顿区是知名的国际金融中心,以高楼矗立、人流熙攘、道路繁忙著称。通过市政府和市交通部门不断的努力,纽约的交通拥堵状况逐年得到改善,行人和慢行空间环境得到了扩展。2007年纽约市制订了题为《纽约2030》的城市发展长期规划,提出建设“更绿色、更宜居的纽约”,决心保持纽约市的世界创新城市地位。为推进《纽约2030》规划的实施,在交通方面,纽约市交通局推出了《世界级街道(World Class Streets)》白皮书,以及作为其技术细化文件的《纽约街道设计手册(Street Design Manual)》,核心理念是“重塑纽约市公共空间”。在具体实践中,纽约市通过多种策略提升城市公共空间质量与环境。在百老汇大道 (Broadway)开展的一系列低成本、短平快改造项目集中体现了重塑公共空间的理念,为大道沿线新增了4.5万平方米的公共空间。改造后步行人数增加11%,交通事故减少63%,同时沿线地段的地产价值也得到了提升。

3.3相关指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