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城市住房保障工作的核心目标是解决城市居民的住房困难问题,但长期以来政府与学界的关注点过于集中在住房保障单一环节上,忽视了住房保障与就业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住房保障可能带给就业的影响。
居住与就业是居民日常生活中的两大活动要素, 多年来一直备受关注。大量研究对居住与就业均衡性问题以及相关的住房、就业、用地与交通等政策的作用效果展开讨论。[1]
保障房的相关研究
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所提供的限定标准、限定价格或租金的住房,一般由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政策性租赁住房、定向安置房等构成。这种类型的住房有别于完全由市场形成价格的商品房。
近年来,随着我国保障房建设的不断加快,保障房的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十二五”规划提出3 600 万套保障房的建设目标; “十三五”规划提出 “健全住房供应体系,提高住房保障水平,努力打造和谐宜居城市”; 在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2014—2020 年) 》中,将农民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在此背景下,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即将发生全面重构。[2]
而这些研究仅仅立足于对于保障性住房的研究,忽视了与就业之间的联系。
职住空间关联的相关研究
王海燕,朱宝树,崔海英等认为职住空间关联是指人口因为就业 情况所进行的迁移活动,本身是一种经济性迁移, 它的强度与经济规模密不可分,职住空间关联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高于假设无迁移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既有迁移发生时的人口迁移选择性因素, 同时也能够反映出迁移本身对迁移人口受教育程度的提升效应。[3]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