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民族地区文化景观遗产空间保护策略
——以银川清真寺文化景观为例
文献综述
- 研究背景和相关历史梗概
- 研究背景
1.1相关概念界定
1.1.1景观
“景观”一词最早出现是在希伯莱文本的《圣经》(the Book Psalms)中,是对圣城耶鲁撒冷总体美景的描述。“景观”在英文中为“spectacle”,其关于景观一词最早没有学者给出明确的考证。“景观”具有视觉美学方面的涵义,与“风景”(scenery)有着相同的意味。
不同领域的学科在“景观”一词的诠释上各有侧重。地理学中的景观一般指地球表面各种地理现象的综合体。景观包括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两大类(黄成林,2000)。自然景观是人类活动的自然综合体。文化景观是为满足人类需求,在自然景观之上叠加的创建性景观。文化景观的一般分类包括聚落景观、宗教景观、人口景观、语言景观等,其类型多且衡量标准较为不清晰。本文所指的景观主要指文化景观,是城市文化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其主要包括物质文化景观和非物质文化景观(李和平,2009)。物质文化景观通常是指建筑和人居生活文化的物质体系,非物质文化景观通常是指地方习俗、文化观念和精神信仰的价值体系。[1]
1.1.1建筑景观
建筑景观作为人类文化传播、交流的重要承载,它是人类在历史发展中文化的集中体现。建筑景观是指各种建筑及构筑物的代名词,供人们观赏和休憩。本文所指的伊斯兰式建筑景观主要包括建筑实体及其相应的开敞空间,如建筑所坐落地块内的绿地、步行区、停车场等。建筑类型包括居住建筑、行政办公建筑、文教卫生建筑(不包含清真寺)、商业建筑(含沿街商业建筑)、交通建筑、工业建筑和宗教建筑(结合研究区实际,宗教建筑指清真寺建筑)等。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