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风险管理过程方面,赵继文(2014)具体分析项目部在资源配置时,项目部内、项目部与利害关系人由于关系的不协调以及其他不确定性而引起的风险,对风险进行识别、估计、评价和应对,并对重要阶段风险进行监控[[1]]。白云、汤竞(2008)结合动态风险管理思想,提出了面向过程的风险管理框架[[2]]。
关于风险管理方法的研究,丁毛寄(2017)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项目的全过程进行了风险识别与分析并分别提出了风险处置计划的建议,但未提出适合中国外资体系施工的配套风险组织架构[[3]]。唐小丽(2007)根据层次分析法、网络分析法、以及模糊综合评判理论,提出一种新的评价方法—模糊网络分析法,并以大型工程项目中个关键风险因素为对象,运用该方法计算和推到出各风险因素的权重,得出项目风险的评估级别[[4]]。
关于施工过程中风险管理,李世勇(2008)在组织风险防范中提出“建设协调指挥机构”的应用,从组织结构建设方面加强了建设工程项目组织风险的预防和处理。文章提出组织风险管理系统并把持续性风险管理理念运用到建设工程项目组织风险管理中,从多方位探索组织风险管理模式和解决方案的思路。
孟向惠(2006)从施工企业的内外因同时着手,分析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寻找防范对策。对风险防范方面提出了改变传统风险管理模式,建立新的一体化管理模式的观念,特别强调风险防范机制的建立[[5]]。
其中,关于风险管理在地铁施工中的应用,赵建军(2011)构建了基于业主的风险管理集成化模型(OIRM模型),风险维-组织维-过程维的风险管理三维体系是该模型的核心,并形成适用于地铁工程建设的连续性、系统性的风险管理范式[[6]]。张兆翔(2016)构建了地铁项目项目分解结构(PBS)、合同类型分解(CCS),同时将二者集成为地铁项目PBS-CCS二维矩阵分解结构。综合分析了二维分解结构及目前主流的集成发包模式,构建了地铁项目标准化合同体系;运用项目集/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构建了地铁项目PBS-职能管理二维分解结构[[7]]。 张兴彦(2006)以实例研究形成了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建立了适合于轨道交通工程的组织架构,设置了四级管理体制:决策层、管理层、监督层和执行层。对轨道交通工程中的全过程管理内涵进行集成化研究,成功地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统(BMT)[[8]]。范轲(2016)研究确定了地铁施工风险管理成熟度基本框架,划分了成熟度级别,梳理出地铁施工风险管理成熟度指标体系。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构建地铁施工风险管理成熟度度量模型,然后根据项目当前风险管理状态,给出能力提升的最佳路径[[9]]。尤建新(2006)把地铁工程风险管理与国际通用管理体系相接合,提出针对所有可能导致安全损失的关键点,建立起明确标准及文件体系,全员负责,从而达到快速高效、节约成本的高度一体化风险管理体系(SRIMS)[[10]]。张辉(2012)通过多维度对质量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内容分解,进而对项目参建各方进行任务分工和职责划分,结合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来确保职责的落实[[11]]。郑永伟(2009)结合地铁车站工程的实际,建立了以风险评价矩阵、风险接受准则和风险等级评价标准为主的地铁车站施工风险评价体系,实现了从风险概率和风险后果两个方面对地铁车站施工风险的评价[[12]]。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六版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PMBOK)对项目风险管理作出更全面阐述,即项目风险管理包括规划风险管理、识别风险、开展风险分析、规划风险应对、实施风险应对和监 督风险的各个过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目标在于提高正面风险的概率和(或)影响,降低负面风险的 概率和(或)影响,从而提高项目成功的可能性。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