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一)研究背景
我在幼儿园实习工作当中担任小班的老师,因此经常需要处理幼儿园里孩子们争抢玩具的小矛盾,一边要平复争抢玩具的孩子无理的吵闹,另外一边还要和幼儿家长反应相关情况,争取家中的理解和配合教育孩子。在多次的交流和处理过后,细想发现这一现象并非空穴来风,其实是和孩子的家庭生活环境以及教育密切相关,因此想对这一现象进行相关研究分析。
游戏是幼儿园一项最基本的活动,对于幼儿的智力开发和社会性发展有着非常大的益处,幼儿在游戏时接触玩具的机会就会很多。幼儿3岁前基本上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大部分幼儿在各自家庭中处于核心地位,“宠爱”是他们的专利,“小皇帝”成为他们的代名词,而刚刚进入幼儿园集体生活,其自我的个性依然比较明显,所以,在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中,我们时常看到,由于幼儿不善合作或者不会合作,导致出现为玩具而出现面红耳赤,加之孩子不能正确看待而赌气一个人玩,不再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交流,如此一来,幼儿在潜移默化之中就会表现出一些品德方面不良的行为习惯,缺乏交往能力和分享意识。
小班幼儿出现的这一争抢玩具的现象,恰好属于3-4岁幼儿的年龄特点,这个年龄的孩子处于绝对“自我中心”状态。在游戏中他们经常会出现别人玩什么自己也想玩什么,看见别人有的,自己总是想要。这种普遍现象小则会影响幼儿及教师的情绪,大则会影响孩子今后良好的道德意识的形成,教师不能简单处理或者忽略。
(二)核心概念界定
1.争抢玩具
鞠路宁(2014)指出争抢玩具是指“冲突双方的行为目标直接指向某些玩具,其目的都是为了获得这些玩具的使用权和支配权,成为玩具的拥有者”。
汤金凤(2017)提到:“展开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一项最基础教具就是玩具,由于玩具数量有限等客观原因的存在,争抢玩具的问题便随之产生了。这一次又一次的争抢玩具行为其实恰是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表现,也是他们不懂得分享,不善于合作的具体体现”。
幼儿争抢玩具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方式:攻击、告状、哭闹、破坏别人的游戏、耍赖。争抢玩具在不同年龄段的幼儿之间皆有发生,其产生的原因与幼儿的性格、心理特征及所处的环境氛围密切相关。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翻译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文献综述
- “互联网 ”环境下混合式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献综述
- 论中国传统价值观在海外汉语教材中的呈现文献综述
- 论亚伯拉罕式信仰文献综述
- “二次元”文化与品牌传播结合之道文献综述
- 日本在华养老产业现状分析和借鉴;中国における日系高齢化産業の現状分析と参照文献综述
- 《无声告白》中的交流缺失问题Lack of Communication in 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文献综述
- On the Duality of Colonialism in Heart of Darkness 论《黑暗之心》中的殖民主义双重性文献综述
- 国内多模态外语教学研究综述 A Review of Studies on Multimodal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 China文献综述
- 《加勒比海盗》:场景构建出的不完美Scene Construction of Imperfection: Pirates of the Caribbean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