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儿“说谎”行为的成因及其教育对策文献综述

 2023-12-05 15:16:13

文献综述

研究背景

在日常生活中,儿童说谎,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行为现象。说谎或言语性欺骗是发展心理学的早期研究课题。其经验性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年幼儿童的有关说谎与说真话的道德判断主要依赖于言语违背事实的程度以及说谎是否受到惩罚。如果言语与现实相违背的程度大,或者受到了惩罚,儿童往往把其判断为说谎。尤其是中班幼儿是“说谎”行为的频发期。面对这个现象,很多家长和老师都很苦恼,如果不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措施,那么这种行为很有可能对幼儿将来正确道德观和社会责任感产生不利的影响。针对中班幼儿“说谎”现象,了解造成中班年龄阶段的幼儿“说谎”现象的原因并对其所表现出的情绪、行为进行正确、耐心的引导,帮助孩子区分现实和想象。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1.说谎

心理学家保罗·埃克曼(2008)指出“谎言”存心误导别人的有意行为,事先未透露其目的,并且对方也没有明确要求被误导。

董会芹(2013)指出“说谎”是指幼儿通过言语或非言语的方式,有目的地隐瞒、伪造或假造有关信息,以诱导他人形成或维持一种幼儿本人认为是假的信念,无论成功与否,均可被视作说谎行为。

王丽娟(2012)幼儿说谎行为一般是指所说的话与事实不符,用编造出的话来骗人的一种行为,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

综上所述,我认为幼儿“说谎”是指无意或有意的讲假话的行为。但是,幼儿还处于身心发展阶段,他们还分不清现实与幻想的区别,所以,幼儿的“说谎行为”大多是自我想象的产物。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