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中边缘人现象及其教育策略文献综述

 2022-08-13 10:48:16

幼儿中边缘人现象和教育策略的研究综述

摘要:虽然我国的教育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创新,在课程、教师、教学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逐渐实现教育平等的理想,但是我国的教育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教育机会平等、教育公平等问题,教育中出现“边缘人”就是教育不公平的一种体现,各国的学者都已纷纷展开对边缘人的探讨,但是探讨的对象大多数都是小学以上的学生,幼儿园中也存在边缘人,幼儿在语言、身心等方面发展尚未完善,使得幼儿中的边缘人难以被发现从而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由于幼儿年龄小,心智尚未发育完全,“被边缘化”对幼儿产生的危害是难以估量的,本研究着重探讨幼儿园中的边缘人是怎样一步步形成的,形成的具体原因有哪些,被边缘化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什么危害,并探讨可实施的教育策略以帮助广大教师和家长形成科学有效的育儿方法。

关键词:幼儿边缘人; 教育公平 ; 被边缘化的危害; 教育策略;

正 文: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与此同时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也层出不穷。这几年,关于小学生的行为事件屡见不鲜,而且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对小学生存在学习行为习惯表示很头疼,觉得孩子不学习的时候是个天使,一旦学习一旦写作业马上就变成了令人头疼的魔鬼,深究其原因,和儿童受到的家庭教育有关,和家长、学校以成绩论英雄的作风有关,那小学生的成绩为什么参差不齐,极差巨大呢?这多半是和学习的行为习惯有关,幼儿教育是所有教育的基础,幼儿在年幼时期存在的问题、行为习惯问题如果没有被发现和及时纠正,无疑一定会带到小学、中学、大学甚至终生伴随;因此,关注幼儿园中的边缘人和潜在的边缘人是非常有必要的,及早发现问题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避免产生不可估量的伤害。

(一)幼儿中边缘人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研究背景:

自从边缘人理论进入教育领域以来,不同国家的学者纷纷对其进行研究,主要有两种思路,一沿用社会学领域的研究,对不同国别、肤色、民族青少年边缘化问题进行考察;二着重考察课堂教学中的边缘人,并常常将其与问题学生、后进生、处境不利学生、弱势学生等联系起来。1908年德国社会学家格奥尔格·西美尔提出“陌生人”的概念——虽生活在某一个社会之中,却不了解社会的内部机制,在某些程度上处于社会群体之外的人”,后来他的学生帕克在1928年发表了《人类的移民与边缘人》,文中首次提出了“边缘人”的概念,并界定为“处于两种文化和两种社会的人”。

事实上,教育教学中的“边缘人”更为特殊更为复杂,不同的国家他们也被称为“隐形人”、“灰色学生”、“班级嫌弃儿童”等,有些边缘人是非常明显的,一眼就可以看出来,有些边缘人是隐形的,他们处于被边缘化的地带,不易被人察觉。几乎在每个学校都存在所谓的“差生”,大多数学校的教学模式都是以成绩论英雄,再加上差生经常处于游离、半游离课堂状态,徘徊于课堂教学的边缘,他们只要不违法乱纪,基本上就不会被引起注意,导致他们很容易被忽视,很容易被遗忘,他们没有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