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阅读教学现状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数学阅读教学作为数学学科教学的一种方式方法,对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培养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已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关注。此文叙述了国内外近年来有关数学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数学阅读教学有关概念界定,数学阅读教学的理论建构、模式探究、现状调查结果、实践研究和有关教学策略,笔者总结出了若干问题,并着眼于现有研究的局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数学阅读; 数学阅读教学; 小学;述评
一、文献综述
(一)相关概念界定
- 阅读
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1]阅读是人们从先人的经验中获得知识的一种手段,是学习的一种形式,是人类文化知识得以延续的方式。人们借助于阅读能获取大量的间接知识。阅读是自学的主要形式之一,自学能力的核心则是阅读能力。
- 数学阅读
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而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数学阅读也就由此而来。近年来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定义,比较有代表性的为以下几种。
邵光华在1999年提出,数学阅读过程同一般阅读过程一样,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包含语言符号(文字、数学符号、术语、公式、图表等)的感知和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各种心理活动因素。同时,它也是一个不断假设、证明、想象和推理的积极能动的认知过程。[2]此定义描述了数学阅读的个人心理过程,指出其与一般阅读的相似之处和独有特点。弓爱芳将数学阅读看作是通过阅读书面数学语言,进而获得数学意义的一系列心理与思维活动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学习策略,包括建立目标、选择策略、监控过程等,即数学阅读也是一种元认知活动。[3]李兴贵、辛世强在给出如下定义:数学阅读就是看数学材料,领会、理解其中的数学知识、数学方法、数学思想,经历数学产生、发展、演绎、形成的过程,体验数学文化,欣赏数学美的过程。这一定义更为关注数学的学科特点及学生对数学文化的情感体验。[4]杨红萍指出数学阅读是从数学文本中获取意义的、积极的认知心理过程。而获取意义,需要对字符(文字、符号与图形的总称)进行正确编码,对文字、符号、图形三种语言进行正确转译,并且能够对文本进行综合理解。[5]
笔者在借鉴以上对数学阅读定义的基础上,尝试对数学阅读做如下界定:数学阅读是一种从数学阅读材料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是学生获得数学信息,学习数学知识,拓展数学逻辑思维,掌握数学语言的重要方式。同时,它也是一种元认知活动。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翻译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文献综述
- “互联网 ”环境下混合式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献综述
- 论中国传统价值观在海外汉语教材中的呈现文献综述
- 论亚伯拉罕式信仰文献综述
- “二次元”文化与品牌传播结合之道文献综述
- 日本在华养老产业现状分析和借鉴;中国における日系高齢化産業の現状分析と参照文献综述
- 《无声告白》中的交流缺失问题Lack of Communication in 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文献综述
- On the Duality of Colonialism in Heart of Darkness 论《黑暗之心》中的殖民主义双重性文献综述
- 国内多模态外语教学研究综述 A Review of Studies on Multimodal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 China文献综述
- 《加勒比海盗》:场景构建出的不完美Scene Construction of Imperfection: Pirates of the Caribbean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