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街区改造与民众的日常生活——以塘栖水北街为例文献综述

 2022-08-15 10:43:23

历史文化街区改造与民众的日常生活

——以塘栖水北街为例

摘要:塘栖是历史悠久的水乡古镇,近几十年来塘栖古镇的建筑经历了从拆迁、改造到重建的过程。这些建筑有很高的价值,属于历史文化遗产中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建筑部分。在开发旅游资源,重建古镇风貌的过程中,水北街的开发是工程的重点。开发后,对于这一区域开发的评判以往常常从开发后的恢复程度,体现出的历史风貌,考察中展现的商业价值等来评判某一区域的开发是否成功。然而一个地区开发的评判标准不是唯一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历史文化街区开发后对周边居民有什么样的改变,周边人对它的看法和评价却是被忽略的。街区改造的历史不能单单从建设工程和文化等角度上去看,更要以人为本,以当地民众的视角去关注当地的街区变迁。

关键词:塘栖古镇;城市变迁;历史文化街区改造

一、文献综述

塘栖现今的历史文化街区发展注定和塘栖上世纪的旧城改造分不开。单霁翔先生在其著作集《城市文化特色保护》[1]描述了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全国范围内的旧城改造活动。在这场旧城改造活动中,塘栖古建筑被拆除超过90%,只有水北街和八字桥一带尚且还有部分明清古迹保存。2007年——2008年,应全国政协提出的大运河申遗工作的保护需要,塘栖开始对水北街这一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改造。

塘栖的历史悠久,自建国后,关于塘栖的发展,多通过老一辈的人的口述回忆和散文保存下来。其中蒋豫生先生的《塘栖旧事》[2]和《塘栖续事》[3]的篇章中就有以回忆的形式对塘栖在建国前后的数十年历史进行描述的记录。与《塘栖旧事》有着同样性质内容的书有沈月平选编的《塘栖记忆》[4],其中对塘栖的相应部分以编写的作者亲身经历和相应资料结合的论述和内容。

除此之外,对于塘栖的景点和风俗也有专门的介绍书籍,塘栖镇文体中心汇编的《塘栖古迹》[5]对塘栖现存的桥梁、古井、碑、弄堂、古宅建筑等做了较为细致专业的介绍,《塘栖民间艺术》[6]则是从民间歌舞、集会以及之后的戏剧等各个方面来介绍塘栖的风俗民情。《塘栖古迹》书中,许多涉及的建筑都直接和水北街现今的发展相关,有直接联系。文化层面,塘栖的诗词与文赋上,虞铭先生撰写的《塘栖艺文志》[7](又名《唐栖著述考》)收录了从南宋至民国期间与塘栖有关的书籍六百余种、文献近四百种,对塘栖文学文献完成了一大总结。

塘栖依靠于京杭大运河而兴盛,现代进入改革开放十余年后又因为交通运输的改道而逐渐出现城市水运的没落。再到本世纪来对塘栖水北街区进行的旅游再开发,它的特殊性不仅存在于它悠久的历史文化,更与其他因素息息相关。在讨论水北街的开发价值时,还需要关注塘栖经济的相关情况。董建波教授的《塘栖——一个江南市镇的社会经济变迁》[8]中,对塘栖的经济主要类型和变迁做出了研究,并将塘栖的经济变化和社会政治变化、交通等因素相联系起来,展现了塘栖的经济的发展历程。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