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培养方案分析及学生认可度调查研究文献综述

 2022-08-22 10:25:11

杭州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培养方案分析和学生认可度调查研究文献综述

一、关于培养方案的研究现状

培养方案体现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目的,是关于某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规格要求、课程设置、教学安排等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依据。 [1]曾冬梅等(2002)认为一个合理的专业培养方案应当具备三个基本要素:一是培养方案的主线,二是基于不同的学科专业,选择不同的课程体系木事,三是选择合适的技术路线。[2]吴刚等(2003)提出新世纪人才培养方案应当具备的价值观有:个性化、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平台为基础和开放性。这类文献主要对培养方案进行整体研究或者理论研究,而不只是针对某一个学校或者某一专业。

二、关于培养方案的个案研究

主要以某高校为例或者以某个专业为例进行培养方案研究。黄凤娟(2018)以沈阳体育学院人才培养目标为例,从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课程体系等十个指标进行探究。[3]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马云鹏(2008)以小学教育专业为例,探究其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和改善方案。[4]本研究也是对某个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研究。

三、关于师范生培养方案的对比研究

芦艳青等(2012)通过分析北师大、华中师大、陕师大三所高校所在地理专业免费师范生培养上的相关情况,分析我国当前地理师范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5]耿富云(2013)指出六所师大免费师范生的培养方案主要包括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要求三个方面,并通过这三个方面的比较分析,得出免费师范生培养方案的改进途径。[6]李志厚(2019)等对中美师范生培养方案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实践进行了对比研究,为我国师范生培养模式的改进提供了参考。[7]

四、关于小学教育本科生专业培养方式和培养理念的研究

20世纪90年代起,澳大利亚开始关注教师专业标准化,相继通过颁布系列政策提出了培养“优质教师” ( quality teachers) 的教师教育改革目标。[8]。澳大利亚国家教师专业标准 APST( Australian Professional Standards for Teachers) 提出要培养“有效的、能反思的专业人员”,并详细描述了职前教师的角色和责任。[9]以此专业标准为依据,麦考瑞大学紧紧围绕这一目标细致规划了小学教师的专业培养实践。在教育学科、专业学科及实践学科设置上均严格体现培养目标的宗旨和精神: 学生毕业时将在专业知识,专业实践和专业参与领域内达到澳大利亚教师专业标准的毕业生教师要求。注重引导职前教师从教育现场的角度深入观察、思考教育问题,从实践中学习。通过对学生在学术研究、课堂管理、课程论及专业经历等多方面进行充分训练,给学生提供综合的发展支撑。[10]

美国大学师范生培养模式与中国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培养模式在课程目标设计、课程设置安排、教学模式选用、实践成效评价等方面的确存在明显差异,但在培养方式的改革、实习环节重视以及对卓越教师的追求上却又是相似的。他们认为,促进师范生专业发展的关键是对师范生进行专业 ( expertise) 知能的培养。关键知能不仅包含专业知识 ( 如舒尔曼的7 种教学知识) 和专业技能 (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和管理等技巧) ,而且还包括有关课堂教学及管理的较为丰富的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育人专长和多元的文化背景等。专业知能要求师范生见多识广、善于简化信息、深知学生需求、灵活操控教学材料、擅长于把各种主题联系起来,等等。[11]同时,理性思维 ( 指与创新思维对应的批判性思维或分析性思维) 的发展也是衡量师范生专业发展的一项指标。[12]

杭州师范大学徐丽华(2001)通过对招收初中毕业生的“五年一贯制”大专和招收高中毕业生的“高中起点三年制”大专调查研究,得出“高中起点三年制”培养模式更具有优势的结论,并建议“提高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的要求,和“加强对学生的教师技能训练与教学实践”。[13]鉴于中等师范学校培养出的学生知识面比较宽、教学基本功扎实,但由于学历层次较低、知识的底蕴不足,从事小学教育研究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较弱的情况,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惠中(2003)认为,高等学校既不能生搬中师培养模式,也不能移植高师的分科教育模式,高学历小学教师的培养模式定位“应该跳出既有的思维定势”,从其专业特性出发来思考这一问题,基于我国小学教育的实际和世纪小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提出“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模式为大学通识教育、学科综合教育和小学教师职业教育的有机结合。”[14]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马云鹏(2008)认为,小学教育属于初等教育,其性质和以学科为重点的中等教育有所不同,小学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应以综合为主,小学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更应当是综合的和全面的。因此,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定位是,培养具有扎实宽广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和良好的综合素质的复合型小学教师。[15]东北师范大学陈威(2013)认为小学教育专业建设应基于实践取向,回归实践,从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途径、培养方案、专业学习方式到人才培养模式,都应体现“实践”的人才培养思路。 [16]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刘本剑(2018)年对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培养模式归纳成了两条思路:高中起点四年制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综合培养模式、分科培养模式、中间培养模式)和初中起点六年制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这四种模式虽然各有所长,反映了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不同取向,但在实践中也存在着许多不足。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根据目前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和改革依据,从人才培养模式的各构成要素上对模式进行科学地研究与改革。[17]

五、关于小学教育本科生专业培养认可度问卷编制的研究

目前,国内高校对其培养方案的认可度的相关调查不多,研究所采用的测量工具大多是研究者自编问卷或访谈法。对于小学教育本科生培养方案问卷的编制,不同研究者采用的问卷内容不同,划分维度的不同。

有些研究者将问卷划分为六个不同维度。例如,长江大学经济学院何蒲明(2018)将问卷从是否达到加强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的要求、是否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是否符合学校定位、是否体现专业特色、是否有利于提升 就业能力、是否有利于增强专业兴趣等六个方面的调查。[18]

有些研究者,将其划分成十个维度,例如沈阳体育学院黄凤娟(2018)从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课程体系、课程学时与开课时间、课程内容、教学条件、师资队伍、教风、学风、教学管理和学习效果等十个指标进行调查。[19]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