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加入同伴游戏的策略研究
摘要:已有研究文献对幼儿加入同伴游戏的策略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加入同伴游戏后同伴间合作策略的使用情况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幼儿同伴合作策略的类型、幼儿同伴合作策略选用的特点和幼儿同伴合作策略选用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幼儿;同伴合作;策略
- 文献综述
笔者在知网上对“幼儿加入同伴游戏的策略”进行文献检索,只得到极少的7篇相关的研究文献。为了扩大搜索范围,笔者又对“幼儿同伴合作策略”展开了文献检索,这一次笔者得到110篇相关的研究文献。通过对两次文献检索搜集到的研究文献进行阅读和筛选,笔者选出17篇相关的研究文献并对这些文献进行了归纳总结,发现已有文献对幼儿加入同伴游戏的策略的相关研究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
- 幼儿同伴合作策略的类型
国内学者对幼儿同伴合作策略的类型的研究比较多,但是由于分类标准等因素的不同,不同的学者对幼儿同伴合作策略的分类也存在差异。周丽华、曹中平、苏林雁(2012)对游戏中幼儿同伴合作的策略进行了非常细致的分类,他们将幼儿同伴合作的策略细分为了26种类型,这26种类型分别是:有明确的指向对象、无明确的指向对象、物质诱惑、向同伴展示某一新玩具或某一玩具的新玩法以吸引同伴的注意力、无交换条件的合作、有交换条件的合作、附和他人的提议说法、做一样的事情、言语攻击、身体攻击、威胁、破坏他人正在进行的游戏、破坏他人游戏成果、抢他人的玩具、回避、顺从妥协、求助第三者、言语抗议、攻击、助人、物质交换、请求、命令、提供物质、言语拒绝和忽视。根据交往目的,这26种交往策略又被归纳为了主动邀请、合作、联合、攻击、应对攻击、助人、物质交换、言语协商、提供物质和拒绝十个大类。王晓娟(2006)和谢丹华(2018)两人对幼儿同伴合作策略的分类比较一致,他们都将幼儿同伴合作策略分为了命令指挥、威胁、主动搭讪、协商、请求、解释说明、分工协作和利诱八种基本类型。其中王晓娟根据主体的互动性质将这八种策略归纳为了两种类型:单向性合作策略(命令指挥、威胁、主动搭讪、请求和利诱)和双向性合作策略(解释说明、协商和分工协作)。而谢丹华根据幼儿合作效果的好坏,将合作策略分为了积极策略(协商、主动搭讪、解释说明、请求、利诱和分工协作)和消极策略(威胁和命令指挥)两种类型。此外,雷小雪(2009)对幼儿同伴合作策略的分类与王晓娟和谢丹华的分类也比较类似,其将幼儿同伴合作策略分为了九种基本类型:命令指挥、提供物质、邀请、指导、协商、请求、解释说明、分工合作和利诱。马冠茹(2015)根据活动中是否使用言语将幼儿同伴合作策略分为了三种类型:言语性方式(游戏加入方式、语言请求、命令指挥、提出建议、提出优惠条件、寻求帮助、威胁、评论和言语攻击)、非言语性方式(身体攻击、破坏性的加入、退缩、硬性闯入和被动等待)和综合性方式(提供帮助和平行游戏加入)。代亚梅(2017)对幼儿参与同伴的游戏的过程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其将幼儿参与同伴游戏的策略归纳为了11种基本类型:讨好型、创新型、扮演型、交换型、诉求型、借助型、直接进入型、旁观型、钻空型、暗示型和维权型。李林烛(2016)对幼儿同伴合作策略进行了非常细致的划分,其将幼儿同伴合作策略划分为了26种基本类型,根据每种策略的特征,又将这26种策略归纳为了六种亚策略类型:协调(商量、计划分工、指导、轮流、物质交换、互相帮助、配合、解释说明、谦让和同意)、给予(诱惑、主动帮助、邀请、鼓励和赞扬)、顺从(附和和跟从)、支配(命令、请求、劝告和惩罚)、逆反(抢夺、威胁和攻击)和拒绝(言语拒绝和忽视)。
- 幼儿同伴合作策略选用的特点
曹茹(2017)、张丽媛(2017)和喻小琴(2007)的研究表明,幼儿在同伴合作中使用最多的是亲社会策略,其次是一般性策略,而强制性策略使用得最少。其中曹茹和张丽媛还对幼儿同伴合作策略选用的年龄特点进行了分析。曹茹的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在同伴合作中使用的策略类型不断增多,同时,幼儿有意识地使用合作策略的行为也在增多。而张丽媛的研究表明一般性策略在小班幼儿发起的合作中更常见,而亲社会策略在大班幼儿发起的合作中更常见。亲社会策略的使用频率从小班到大班逐渐增加,而一般性策略的使用频率从小班到大班逐渐减少。刘春平(2015)研究了大班幼儿在自由游戏中各种同伴交往策略使用的频次分布情况。他从三个方面对大班幼儿在自由游戏中同伴交往策略使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一、自由游戏中大班幼儿运用的同伴交往策略类型的偏好:大班幼儿在自由游戏中使用次数最多的是互惠的策略,其次是告状的策略,再次是语言和吸引的策略,使用最少的是攻击的策略。二、大班幼儿运用的同伴交往策略在不同自由游戏之间的特点:互惠策略是大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使用最多的策略,语言策略多发生在角色游戏和结构游戏中,而在体育游戏中,大班幼儿很少用到语言策略,攻击策略的使用频次在结构游戏中最高,体育游戏次之,角色游戏最低。三、大班幼儿在自由游戏中同伴交往策略使用的性别特点:大班男孩在同伴交往中对于攻击策略的使用频数显著高于女孩,大班女孩在同伴交往中对于语言策略的使用频数显著高于男孩。伯玲(2011)将幼儿实现同伴合作的策略分为了单向控制型和双向分享型。其研究结果发现,单向控制型的合作策略是幼儿的合作行为中的主要行为方式,即幼儿主要通过主动改变自己的观点和行为或者试图改变同伴的观点和行为来实现合作,而双向分享型的合作策略使用的频率则较低,这表明幼儿较少能通过使用同时满足双方利益或者分工合作的方法来实现合作。刘洋之(2017)的研究表明小班幼儿在同伴互动中合作策略使用的频次最高,其次是冲突策略,而协商策略出现的频次最低。合作是小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与同伴进行互动采用的主要策略类型。马冠茹(2015)对大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游戏加入方式的研究表明幼儿在加入同伴游戏时大部分会选择言语性的策略,综合性策略使用的频率也较高,而非语言策略使用的频率最低,且使用非语言策略的幼儿一般比较内向、社交退缩等。从策略的性质来看,积极策略是幼儿主要使用的策略类型,而消极策略使用的频率较低。从不同区域中策略使用的偏好来看,建构区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提出建议、评论、语言请求、命令指挥、提供帮助和破坏性的策略,角色区中使用频率最高的策略是平行游戏、语言请求、硬性闯入和命令指挥,而美工区中使用频率最高的策略是提供帮助。代亚梅(2017)对幼儿参与同伴游戏的策略的运用过程进行了质的分析,其结果发现幼儿运用策略的过程性特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一、幼儿运用策略的过程具有交叠穿插性。二、幼儿运用策略的过程具有计划性。三、幼儿运用策略的过程具有差异性。四、幼儿运用策略的过程反思性不强。五、幼儿运用策略的过程具有一种惯性倾向。六、幼儿运用策略的过程具有迂回性。雷小雪(2009)的研究发现幼儿同伴合作策略的基本特征包括:一、合作策略由单一走向多样。二、合作策略由命令式走向协商式。三、合作策略由无意识运用走向有意识运用。四、不同游戏活动呈现不同合作策略。李林烛(2016)对大班幼儿同伴合作策略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其研究结果表明大班幼儿同伴合作策略的选用具有以下六个特点:一、大班幼儿合作亚策略种类多样,协调策略占据绝对优势,其次是给予策略。二、和教师发起的游戏相比,幼儿发起的游戏合作频率高,各类合作策略使用总次数在幼儿发起合作中占绝对优势。三、大班幼儿合作发起目的多样,目的为一起游戏的出现频次最多。一起游戏的合作目的下大班幼儿合作策略灵活性较高。四、不同游戏类型下幼儿合作策略出现次数由多到少分别是:其他游戏、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和表演游戏。五、大班幼儿合作策略的有效性较高。六、游戏活动中大班幼儿合作规模偏小,以两人合作和三人合作为主。两人、三人合作规模中合作策略以融合型和自我导向型为主,四人或五人及以上合作规模中合作策略以融合型和他人导向型为主。
- 幼儿同伴合作策略选用的影响因素
- 主体因素
- 幼儿的年龄
国外学者Brownell和Carriger(1990)将12个月到33个月大的孩子分为了四个年龄段,分别研究了四个年龄段幼儿对合作与自我——他人关系的区分。其结果发现,儿童加入同伴游戏的行为有显著的年龄差异,年龄影响幼儿同伴合作策略的数量和质量。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加入同伴游戏行为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儿童在游戏中的配合也越来越好。而国内学者张丽媛(2017)对混龄教育中幼儿合作策略使用情况的分析也发现年龄是影响幼儿同伴合作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她指出在混龄教育中,亲社会策略的使用频率从小班到大班逐渐增加,而一般性策略的使用频率从小班到大班逐渐减少,年龄越大,越倾向选择亲社会策略。曹婧怡(2018)通过对混龄游戏中幼儿的同伴互动的研究指出年龄较大的幼儿一般用语言协调同伴间的合作,而年龄较小的幼儿主要采用请求帮助、共同游戏、产生合作和分享的策略展开与同伴的合作。王晓娟(2006)的研究表明幼儿的合作策略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出一定的发展趋势:双向性合作策略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而增多,幼儿在合作中的分享性和互动性逐渐提高。
- 幼儿的性别
罗正芾(2018)对幼儿加入同伴游戏行为的策略的研究表明性别是影响幼儿同伴合作策略选用的重要因素。他的研究表明女孩子以温和的语言询问、寻求成人帮助等策略为主,男孩子思维能力较强,更多地选择解决问题或直接强制加入的方式。曹婧怡(2018)的研究表明不同性别的幼儿在同伴互动中的表现存在不同的偏好:女孩选择亲社会策略的频率比较高,攻击性行为出现的频率比较低,而男孩多选择语言伴随动作的互动方式,攻击性行为出现的频率相对较高。
- 幼儿的个性人格特征
雷小雪(2009)的研究表明幼儿的性格特征影响幼儿间合作策略的选用:活泼开朗的幼儿运用更多的是协商、请求等亲社会策略,而霸道的幼儿常常运用命令指挥等强制性策略;性格外向的幼儿在合作中比较积极,合作策略丰富多样,而性格内向的幼儿合作策略比较贫乏。马冠茹(2015)的研究表明那些具有外向、活泼开朗性格特征的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表现得积极乐观,他们一般会使用积极的、语言类的策略加入同伴的游戏。而那些不受欢迎的幼儿往往采用消极的策略加入同伴的游戏,如硬性闯入、破坏性加入和言语动作攻击等。罗正芾(2018)的研究也同样表明个性人格特征是影响幼儿同伴合作策略选用的重要影响因素。其研究表明受欢迎型幼儿选择以语言问询、提供建议、礼貌加入等常规的、积极的策略为主,被拒绝型幼儿以强制加入、被动等候等消极策略为主。
- 幼儿间的关系
国外学者Mize和Cox(1900)的研究发现,幼儿间的关系影响同伴合作策略的质量和出现的频率。幼儿间友谊的建立有助于增强彼此间的合作性,合作在朋友间发生的频率远高于非朋友间,而且朋友间的合作质量也更高,幼儿在朋友间有更多的合作性交往。国内学者伯玲(2011)同样指出同伴间的关系影响幼儿的同伴合作频率。其研究结果显示,同伴关系较好的幼儿间更易发生合作行为,他们出现合作策略的频率更高,而同伴关系一般或不好的幼儿之间发生合作行为的次数比较少,合作策略出现的频率较低。
- 客体因素
- 游戏类型或区域活动类型
李林烛(2016)的研究表明在不同的游戏类型下幼儿合作策略使用的数量和策略类型的选择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的游戏类型下幼儿合作策略使用的数量由多到少依次为其他游戏、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和表演游戏。代亚梅(2017)的研究同样表明游戏类型会影响幼儿合作策略使用的数量和策略类型的选择。马冠茹(2015)的研究表明不同区域活动中幼儿合作策略的使用有不同的偏好,建构区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提出建议、评论、语言请求、命令指挥、提供帮助和破坏性的策略,角色区中使用频率最高的策略是平行游戏、语言请求、硬性闯入和命令指挥,而美工区中使用频率最高的策略是提供帮助。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翻译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文献综述
- “互联网 ”环境下混合式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献综述
- 论中国传统价值观在海外汉语教材中的呈现文献综述
- 论亚伯拉罕式信仰文献综述
- “二次元”文化与品牌传播结合之道文献综述
- 日本在华养老产业现状分析和借鉴;中国における日系高齢化産業の現状分析と参照文献综述
- 《无声告白》中的交流缺失问题Lack of Communication in 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文献综述
- On the Duality of Colonialism in Heart of Darkness 论《黑暗之心》中的殖民主义双重性文献综述
- 国内多模态外语教学研究综述 A Review of Studies on Multimodal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 China文献综述
- 《加勒比海盗》:场景构建出的不完美Scene Construction of Imperfection: Pirates of the Caribbean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