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小学分团教学实验的史与思文献综述

 2022-08-23 12:06:28

民国时期小学分团教学实验的史与思

摘要:分团教学法(Group teaching)曾是民国时期我国教学法改革热潮中的一员,作为一种独特的教学组织形式,该方法对我国20世纪上半叶的国民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梳理了自民国以来有关分团教学法研究的相关文献,将从分团教学法的源起、传播途径、发展进程、实验案例、评价与反思几个方面,试图对分团教学法传入中国以来的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民国 小学 分团教学 实验

一、文献综述

分团教学法作为一种单独的教学形式,大约在民国时期流行了三十余年,曾对我国当时教学方法改革的开展和教学科学化的探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后,由于社会和战争等原因,学校和教育者们没有继续对分团教学法进行实验和研究,现当代也极少有关注到民国时期这一教法的学者。就笔者目前所掌握的文献来看,关于民国时期分团教学法研究的相关期刊论文共有5篇,学位论文中提及分团教学法的文章有4篇。尚未找到研究分团教学法的专著,但在7本有关中国教育史的书籍中,有相关章节简要地介绍了分团教学法。根据收集到的资料,笔者将从分团教学法的源起、传播途径、发展进程、实验案例、评价与反思几个方面,试图对分团教学法传入中国以来的研究进行综述。

(一)分团教学法的源起研究

有关分团教学法的最初来源,田正平认为:“分团教学”是由美国传入的,时间较“自学辅导主义”稍后。吕春枝在博士论文《中国近代教学方法史》一文中提出,传入中国的分团教学法,是1907年日本学者及川平治在明石女子师范附小进行的“分团式活动性教育法”实验中“分团式教育”这部分演变而来的。对此,吴洪成和张媛媛在《分组教学法在近代中国的导入、实践及评价》一文中做了更为详尽的研究,他们指出,我国分团教学法的最初引入是通过翻译和介绍日本大正时期新教育运动中杰出人物及川平治的《分组式动的教育》开始的,而日本的许多教育理念和方法其实也是借鉴欧美国家的,因此民国时期的分团教学法是来自欧美的新教育精神和来自日本的操作策略的结合。

之后,分团教学法被传入中国并迅速传播,大部分研究者都认为这是受到国内和国际形势双重影响而产生的结果。20世纪初,随着新文化运动的浪潮,一些西方教育理论和各种新式教学法相继传入我国并迅速传播。同时,在国民教育思潮和义务教育运动的推动下,大批年龄、知识水平不同的儿童进入学校,加之当时班级授课制和复式教学编制的广泛应用,如何在班级教学中注意适应不同学生间的差距成为一大现实问题。因此,分团教学法在传入中国后便迅速引起了教育界人士的关注,“继自学辅导主义之后,为小学界所推崇者,为分团教学。”[1]

(二)分团教学法的传播途径与进程研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