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情境创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2022-08-23 12:08:16

小学数学课堂数学情境创设研究文献综述

一、关于情境及其创设的研究

1.关于情境的涵义研究

行为主义学派较早开展关于情境的研究,偏重同物质环境相联系的客观因素,心理因素被完全排除在外。情境被定义为“事物发生并对机体行为产生影响的环境条件。”而实际,意识具有内化外部刺激的独特过程。罗推尔、米契尔等强调主体赋予客观情境的意义,行为依赖于个体对客观环境和经验的理解。此外,班杜拉认为情境不仅是客观的刺激环境,也是个体对情境的认知,即主体、行为、环境三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一个人的行为。“情境”首次比较正式出现在教学,始于杜威,是用来解释经验的交互作用原则。思维起始于直接经验,个体解决问题的条件是主体对特定情境产生的不确定感,因此教学过程必须创设情境。

在西方近几年的一些相关研究中,研究者们提出了与教学情境相似的实习场概念,其设计原则如下: ①进行与专业领域相关的实践。不局限于间接地获得知识或经验,只有“做中学”才能使学习者更真实地获得学习的内容。②学生拥有探究权。促进学习过程和所学内容更好地与校外的情境和校外的专业思维方式相接近或者相结合。③教师应为学生建模提供帮助,对思维技能进行指导。④反思,在实习场中处于中心地位且贯穿始终。⑤学习者面临的问题是结构不良的问题。⑥支持学习者而不是简化面临的学习困难。⑦强调合作性,持续互动以维持意义的形成过程。支持学习者探究的情境具有激励性。此类实习场创设具有多种类型和表现形式,如基于问题的学习、抛锚式教学和认知学徒模式等。

2.关于情境的要素与结构研究

麦克莱伦识别出教育心理学领域的情境认知要素有:故事、反思、认知学徒制、合作、辅导、多种实践等。莱夫等人的相关研究,将人类学领域的情境学习要素归结为社会生活与社会实践、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实践共同体和学习课程。此外,还有五要素、四要素、三要素等几种教学情境要素观点。五因素观的代表,布朗认为通常被孤立对待的教师培训,课程选择,测验等因素,实际上都是一个系统整体的部分形式。他界定课堂情境中实施设计实验需要考虑课堂精神特质、学生和教师的角色、课程的类型、技术的使用和评价。柯林斯详细描述了设计认知学徒制环境所需的四个维度:内容、方法、序列、社会性。相较而言,三因素观倾向于课程或活动、工具/技术或资源、社会/参与/空间结构。代表性的研究有,埃德尔森关于逼真实践活动设计的研究认为 “学生所介入的活动,即课程;学习环境中的工具和资源;学习者参与的社会结构,包括教师的促进与教学”三个基本要素是任何设计者都必须考虑的。桑多瓦尔指出至少应在材料、任务、参与结构三方面上关于学与教的设计推测,并通过中介结果和干预结果来修正设计。

3.关于情境教学的研究

目前,国外对于情境教学的研究是以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为基础发展的,主要集中在教育心理学和人类学领域。在教育心理学领域,研究重点集中在达到特定的学习目标,认为情境是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背景或条件,关注意义的内在表征。在布朗、柯林斯等发表的《情境认知与学习文化》中,首次提出了情境教学的概念。与教育心理学领域的研究重点不同,人类学家试图建立一个学习的生态系统,在一个更广泛的视野中研究学习。莱夫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师徒制的考察,提出了合法的边缘性参与的观点,个体与情境都是生态系统中的要素,两者相互建构,发展为学习共同体。总体而言,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将情境作为揭示知识本质的另一个维度,学习将处在了一个更大的文化和物理情境脉络之中,加以协商知识学习的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