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对象为不同的精神病态特质与攻击性行为的关系,以及归因方式是否在其中起到中介作用。国内外学者在精神病态及攻击性行为的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早期精神病态特质常被用来测量犯罪者及临床症状的患者,而现在作为一种特殊变异的一般人格,它也可以被用来描述普通人,相较于明显的临床患者,二者只是程度上有所差异。根据研究结果显示,攻击性行为在高校中发生几率和频率较高,而过半的事件发生于熟人间,故探究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并加以及时调整可减少此类事件发生的隐患。
关键词:精神病态特质;攻击性行为;归因方式
一、相关概念
1 精神病态
精神病态最初被定义为一种特征为反社会心理和行为的人格障碍。而现在对精神病态较为统一的概念是一种个体表现在人际关系、情感、生活方式和反社会特征等方面的、与暴力和攻击行为高度相关的人格障碍。其特征为自我中心、欺骗、冲动、缺乏共情、缺乏罪恶感等。其中缺乏共情或内疚、冷酷无情等特质是精神病态的核心特征[1]。
同时,它也被认为是反社会行为的预测指标,一般多用于临床阶段,参加实验者为精神病人及罪犯等。但Lilienfeld和Andrews(1996)对此提出异议,认为精神病态在亚临床阶段更偏向于一种正常的人格特质,正常人也有病态心理及行为,而并非只在病人或罪犯身上有体现[2]。Widiger和Lynam提出将精神病态看作是一般人格特质的特殊变异, 精神病态者与非精神病态者之间没有本质上的差异, 精神病态特质也同样存在于普通人群中,只是程度上有所差异[3]。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精神病态是某些人格特征上表现出的一种特殊的人格障碍,在之后,精神病态的研究对象也从精神病人和罪犯中扩展到了一般人[4]。
虽然精神病态在监狱中的比例能达到15%~25%,但在普通人群中只有1%甚至更少[5],而这只是足以达到临床诊断标准的占比,更多人则是在众多精神病态特征中有所偏向,甚至没有明显表现,这也是本研究所想要进行探究的对象。
2 精神病态特质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翻译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文献综述
- “互联网 ”环境下混合式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献综述
- 论中国传统价值观在海外汉语教材中的呈现文献综述
- 论亚伯拉罕式信仰文献综述
- “二次元”文化与品牌传播结合之道文献综述
- 日本在华养老产业现状分析和借鉴;中国における日系高齢化産業の現状分析と参照文献综述
- 《无声告白》中的交流缺失问题Lack of Communication in 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文献综述
- On the Duality of Colonialism in Heart of Darkness 论《黑暗之心》中的殖民主义双重性文献综述
- 国内多模态外语教学研究综述 A Review of Studies on Multimodal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 China文献综述
- 《加勒比海盗》:场景构建出的不完美Scene Construction of Imperfection: Pirates of the Caribbean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