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干部制度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的文献综述
在知网中输入“小学班干部”,最早的硕博论文可以追溯到2004年戚克敏的《小学自主管理式班干部选拔使用制度研究》,学位论文135篇,期刊论文231篇。在知网中输入“班干部制度”,学位论文15篇,期刊论文194篇。输入“小学班干部 策略”,学位论文3篇,期刊论文26篇。输入“班干部 弊端”,学位论文4篇,期刊论文66篇。现有研究对班干部制度研究不少,但是没有聚焦在小学阶段,针对小学班干部制度产生的问题的策略也不多。
根据现有资料,笔者对部分有关班干部的功能,班干部制度的优势,弊端及其产生的原因,和对策的文献进行了整理。
1.有关班干部功能的研究
干部一词是从法语“Cadre”的释义而来,最早是拉伯雷创造的。“Cadre”在法语中有十几种词义,方框、场所、环境、军团军官、官方或企业中的高级人等。我国使用的“干部”源于日语(音: kanbu), 其基本含义有两个:“①国家机关、军队、人民团体中的公职人员;②担任一定的领导工作或管理工作的人员。”[1]再加上马卡连科率先提出,班长“担负监管职责”和“辅助教师教学工作”的职责[2],说明班干部的确天然带有领导和管理的功能。
对于班干部的功能,现有研究有不同的看法。吴康宁认为班干部是对全班工作负责的工具性角色。这种工具型角色结构有两个特征:“金字塔型和非流动性”。[3]也就是说,班干部这一角色是少数的,同时也是固化的。虽然现在的小学里设置了很多五花八门的职务,但是传统的班干部角色,例如班长、学习委员等职务,更换频率低,担任者也比较固定。
李长涛则认为班干部是沟通师生间的桥梁,是起着模范带头作用的中坚力量。[4]笔者认为,班干部的确承担着一定的上传下达的责任,例如某些指令、任务,但是师生之间的沟通显然更应该是当面进行而不是靠第三方传递信息的。另外,如今班干部不全是起模范带头作用的学生的标签,也成了教师用来规范学生行为,激励学生向上的一种手段。
蒋萍认为班干部是在班级中有一定的职务,并承担一定责任、权利和义务的人。[5]班干部的侧重点应该是服务同学,而不是享受权利,或是争取名利。但是这一点在现在的小学集体中,很容易被曲解或忽视。
总的来说,当前对班干部的定义更强调班干部的服务和责任作用。但是事实上,小学班干部在履行义务或是完成教师任务时,更多的是带有自身与众不同而不是为同学服务的心理。笔者认为,这样的心理是很不稳定的,需要教师把控并及时引导,合理利用。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翻译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文献综述
- “互联网 ”环境下混合式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献综述
- 论中国传统价值观在海外汉语教材中的呈现文献综述
- 论亚伯拉罕式信仰文献综述
- “二次元”文化与品牌传播结合之道文献综述
- 日本在华养老产业现状分析和借鉴;中国における日系高齢化産業の現状分析と参照文献综述
- 《无声告白》中的交流缺失问题Lack of Communication in 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文献综述
- On the Duality of Colonialism in Heart of Darkness 论《黑暗之心》中的殖民主义双重性文献综述
- 国内多模态外语教学研究综述 A Review of Studies on Multimodal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 China文献综述
- 《加勒比海盗》:场景构建出的不完美Scene Construction of Imperfection: Pirates of the Caribbean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