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江淮地区水灾原因探析文献综述

 2022-08-30 10:36:48

1931年江淮地区水灾原因探析

摘要:民国二十年,即1931年的6月到8月,以江淮为中心爆发了全国性的大洪水,洪水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水灾波及到23个省,死亡约370余万人,灾民达亿人,造成的经济社会损失不可计数。本文总体概述了1931年水灾的受灾状况,并以浙江省为例,从《中国红十字会月刊》中提取信息,分述浙江省内不同地区的受灾状况和影响程度。

如此重大的灾害必有其发生的原因。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得出1931年水灾的原因可分为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两大方向。一方面是自然原因,从全国普遍性来讲,1931年的反常天气是水灾发生的直接原因,植被的大面积破坏是形成水灾的重要原因;从各地特殊性来讲,汉江流域的水灾很大程度应归咎于长江自身的容量不能承受过多的水量。淮河流域水灾发生的因素不仅在于淮河流域特定的地理条件,更在于黄河夺淮。另一方面水灾发生的社会因素也不可忽视,连年的战争致使国困民穷,政府财政空虚,无暇顾及水灾;水利设施的破坏和长久失修是水灾造成大的破坏性的关键;而政府的腐败和漠视则是灾情扩大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1931年; 江淮水灾;自然原因;社会原因

一、文献综述

1、著作:

防治灾害是中国历代统治者施政的重要部分,历史上对于灾害的记录、总结的著作有不少,例如清代劳潼的《救荒备览》,方观承的《赈纪》等。20世纪以来,学术界对于灾害的研究有了越来越深入的研究,最著名的属1937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邓拓所的《中国救荒史》,这是一本具有集大成和划时代意义的著作,称得上救荒史研究进程中的里程碑。但是这本书偏重在救荒的政策上,对于防灾减灾、救灾措施则不甚具体。

九十年代后,灾害的历史研究大放异彩,出现了一大批论文和著作。其中比较重要的是中国人民大学李文海先生等编著的《近代中国灾荒纪年》和《近代中国灾荒纪年续编》(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1993年出版)。这两本书与以往的书籍不同,它们搜集了大量的历史档案、调查报告、新闻报道、地方志等,并按照编年体的形式,对1840年至1949年间全国的各类重大灾害加以记载。包括自然灾害发生的地点、时间、受灾范围和程度等详细内容,也对灾害发生的原因、灾区人民生活状况和政府的救济工作做了说明,是一套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资料汇编。在此基础上李文海等又推出《灾荒与饥馑(1840-1919)》(高等教育出版社年1991年)和《中国近代十大灾荒》(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两本专著,进一步对近代灾荒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通史性的专著有孟昭华的《中国灾荒史记》(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年版)。这本书全方位介绍了从原始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以来各时期灾害的成因、过程及政府的防灾救灾工作,为研究中国灾荒学术和从事灾荒的实际工作者提供了详尽的阅读参考资料。除此之外还有张水良的《中国救荒史(1927-1937)》(厦门大学出版社1990年)和高文学的《中国自然灾害史(总论)》(地震出版社1997年)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