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情绪与认知水平对框架效应的影响
摘要:框架效应指由于表达方式的改变导致个体对同一问题的备择方案产生偏好转变的现象。绝大多数的研究证明了框架效应普遍存在于人类行为决策中,研究者们还发现了调节框架效应的某些因素,例如个体因素中的人格、情绪、年龄和认知等,实验材料的类型(言语或图形)。相应的解释理论也得到了发展,以解释各种类型的框架效应。本文通过总结调节因素中的个体因素和认知方面的一些研究,来为接下来的研究提供基点和研究方向。
关键词:框架效应,认知,情绪,决策
一、框架效应
有研究表明,决策者在现实生活中作出决策往往会受到很多因素地影响,有时候会因为问题的不同呈现方式或表述方式而做出不同的决策。Tversky 和 Kahneman (1981)采用“亚洲疾病问题”研究决策时, 发现问题的选项、结果和结果可能性的改变会影响个体的决策, 这显然违背期望效用理论的恒定性原则,即所谓对某个选项的偏好不会因为两个选项外在描述的不同而发生改变。Tversky 和 Kahneman (1981)将框架的改变导致个体对同一问题的备择方案产生偏好转变的现象称为框架效应(framing effect), 其中框架是指决策者对特定问题的选项、结果和结果可能性的感知。决策者面对不同情况下的问题可能做出不同的决策,有些决策是理性的,而有些则是非理性的,比如人们在医疗、投资等领域决策机会越来越多,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了解他们的决策规律并有效帮助他们做出最有利的决策是一个有意义的话题,所以研究框架效应可以为决策者做出理性决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意见。尽管认知水平对框架效应的影响的研究比较多,但是不同的学者的出的结论是不一样的。
预期理论(prospect theory)是解释框架效应的经典理论。预期理论认为, 个体之所以表现出框架效应, 是因为个体在对获益/损失的相对知觉的基础上进行决策——个体面对获益框架时倾向于风险规避, 而面对损失框架时倾向于风险寻求(Kahneman amp; Tversky, 1979, 1983; Tversky amp; Kahneman, 1986)。
Levin, Schneider 和 Gaeth (1998)对框架效应的大量跨学科研究进行元分析后, 进一步提出框架效应分为三种互相独立的类型, 即风险框架效应(risky choice framing effect)、特征框架效应(attribute framing effect)和目标框架效应(goal framing effect)。
风险框架效应是指, 对于实质相同的信息, 个体面对其获益框架时倾向于风险规避, 而面对其损失框架时倾向于风险寻求。一般的,风险决策中的框架效应研究材料的基本要素有:第一,风险情境。个体立足于对风险情境的分析,做出要冒风险,还是不冒风险的决定。第二,两种可行的问题解决方案:冒风险,但一旦成功,回报丰厚(A);没有风险,但回报较少(B)。假设个体是理性人,那么选择两个方案的概率应各为50%,若决策显著偏离该数值,则提示有强干扰因素——框架。第三,两种情境表述方式(框架):积极(正)框架与消极(负)框架。前者在于营造一个积极环境,后者在于营造一个消极环境。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翻译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文献综述
- “互联网 ”环境下混合式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献综述
- 论中国传统价值观在海外汉语教材中的呈现文献综述
- 论亚伯拉罕式信仰文献综述
- “二次元”文化与品牌传播结合之道文献综述
- 日本在华养老产业现状分析和借鉴;中国における日系高齢化産業の現状分析と参照文献综述
- 《无声告白》中的交流缺失问题Lack of Communication in 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文献综述
- On the Duality of Colonialism in Heart of Darkness 论《黑暗之心》中的殖民主义双重性文献综述
- 国内多模态外语教学研究综述 A Review of Studies on Multimodal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 China文献综述
- 《加勒比海盗》:场景构建出的不完美Scene Construction of Imperfection: Pirates of the Caribbean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