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言语行为对幼儿影响的研究
摘要:幼儿期是儿童学习并开始内化社会期望和规则的时期,教师在此阶段儿童发展过程中有很大的作用。在论文中,主要对教师的言语行为对幼儿的影响进行研究。从教师个人道德言语素质需要提高的必要性展开,以及对教师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语行为对幼儿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从而体现幼儿教师的言语的重要性。通过这样的研究与反思,想让各位幼儿教师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提高自我道德素质,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尽量以积极的一面去教导幼儿,使得幼儿能够健康的成长、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师; 言语行为; 道德修养; 影响分析;
- 文献综述
(一)研究的背景
言语行为理论[1]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由英国哲学家奥斯丁(J.L.Austin)在其所做的一系列演讲和论文中提出的,他强调语用学因素,例如人们在说话时的语境与说话者的意向等,也就是说,言语行为最重要的特征就在于言语具有意向性以及主体在特定语境有意运用语言的反应。
奥斯汀在《如何以言行事》[2]一书中,提出言语行为是话语行为的有意义的单位,施为句是言语行为主要的形式。在20世纪30—40年代,奥斯汀在他的言语行为理论的研究中坚持施为句和表述句相对应的二分理论,但是在他理论研究的后期,即20世纪50年代,他放弃了施为句和表述句相对应的二分理论,在施为句的基础句上提出了言语行为三分说的新言语行为理论。奥斯汀把交往过程中的言语行为分为三类,即以言指事、以言行事、以言成事。其中以言指事指的是,通过语句的使用来表达说话者的某一种思想;以言行事是指说话者的某种意图或目的,并且奥斯汀根据说话者不同的意图和目的,将以言行事分为五大类,即批判类、承诺类、表态类、施权类、伦理类。以言成事是指通过说出的话语产生的效果。
我国学者罗润生对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师指向幼儿的言语类型也进行了研究。罗润生把教师的言语分为七个类型:发指令、提供信息、提问、表扬、示范、批评、传达性语言等等。其中发现教师提问型的语言频次最多,然后是指令型的语言,较少的是表扬性的语言,最少的是批评性语言[3]。
陶行知在批判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基础上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的主张,形成了生活教育的教育体系[4]。幼儿所处的语言环境怎么样,不仅直接影响幼儿语言发展和教学结果,而且会影响到幼儿思维方式、人际关系,甚至对人对事对物的态度。教师的言语反映出其教育观、儿童观以及教育的方式、方法等,这些都潜移默化地作用于幼儿。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翻译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文献综述
- “互联网 ”环境下混合式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献综述
- 论中国传统价值观在海外汉语教材中的呈现文献综述
- 论亚伯拉罕式信仰文献综述
- “二次元”文化与品牌传播结合之道文献综述
- 日本在华养老产业现状分析和借鉴;中国における日系高齢化産業の現状分析と参照文献综述
- 《无声告白》中的交流缺失问题Lack of Communication in 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文献综述
- On the Duality of Colonialism in Heart of Darkness 论《黑暗之心》中的殖民主义双重性文献综述
- 国内多模态外语教学研究综述 A Review of Studies on Multimodal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 China文献综述
- 《加勒比海盗》:场景构建出的不完美Scene Construction of Imperfection: Pirates of the Caribbean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