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浅谈音乐与幼儿习惯》文献综述
摘要:笔者在写作《浅谈音乐与幼儿习惯》时,参考整理了有关中外文献,并进行梳理总结。外文文献主要搜集了有关音乐对人心理的作用从而影响行为和音乐对人全面发展的有关内容。中文文献主要从幼儿习惯培养、音乐对幼儿影响、音乐对幼儿习惯影响三个方面进行查阅整理。通过对文献解读思考,对音乐与幼儿习惯有更深的认识和说明。
关键词:幼儿习惯;音乐
一、文献综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那么,它只能诉诸于人们的听觉,所以,音乐又是一种听觉艺术。心理学的定向反射和探究反射原理告诉我们,一定距离内的各种外在刺激中,声音最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它能够迫使人们的听觉器官去接受声音,这决定了听觉艺术较之视觉艺术更能直接地作用于人们的情感,震撼人们的心灵。音乐作品是音乐家是把个人的多方面的感受,通过形象思维凝聚为听觉意象,然后用具体的音响形式表现出来。因此,音乐作品所表现出的,不是单纯的听觉感受,而是整体的感受。同样,人们在欣赏音乐时,不仅接收的是听觉刺激,由于通感的作用,也可能引起视觉意象,产生丰富生动的联想和想象,进而引起强烈的感情反应,体验到音乐家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情境,获得美感,并为之感动。
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认识对实践有能动作用。正确积极的认识能促进事物和实践的发展,错误消极的认识会阻碍事物和实践的发展。好听的旋律、吸引人的节奏、美妙完整的作品以听觉进入幼儿的大脑形成一定的意象,给予幼儿美的想象和享受,这种积极的认识能促进事物和实践的发展,促使幼儿做出更正确规范的行为。
俄国心理学家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条件如何养成。条件反射的情境涉及四个事项,两个属于刺激,两个属于机体的反应。一个是中性刺激,它在条件反射形成之前,并不引起预期的、需要学习的反应。这是条件刺激(CS),在巴甫洛夫的实验中就是铃响。第二个刺激是无条件刺激(UCS)。它在条件反射形成之前就能引起预期的反应:条件反射形成之前,出现了肉,即UCS,就引起唾液分泌。对于无条件刺激的唾液分泌反应叫作无条件反应(UCR)。这是在形成任何程度的条件反射之前就会发生的反应。由于条件反射的结果而开始发生的反应叫作条件反应(CR),即没有肉,只有铃响的唾液分泌反应。当两个刺激紧接着(在空间和时间上相近),反复地出现,就形成条件反射。通常,无条件刺激紧跟着条件刺激出现。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相随出现数次后,条件刺激就逐渐引起唾液分泌。这时,动物就有了条件反应。一些音乐对幼儿也许没有特殊的意义,但如果幼儿教师在每次发出指令前都提醒告诉幼儿音乐响了该去做什么,久而久之,幼儿在接受刺激时也会产生相应的反应,也就养成了习惯。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翻译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文献综述
- “互联网 ”环境下混合式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献综述
- 论中国传统价值观在海外汉语教材中的呈现文献综述
- 论亚伯拉罕式信仰文献综述
- “二次元”文化与品牌传播结合之道文献综述
- 日本在华养老产业现状分析和借鉴;中国における日系高齢化産業の現状分析と参照文献综述
- 《无声告白》中的交流缺失问题Lack of Communication in 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文献综述
- On the Duality of Colonialism in Heart of Darkness 论《黑暗之心》中的殖民主义双重性文献综述
- 国内多模态外语教学研究综述 A Review of Studies on Multimodal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 China文献综述
- 《加勒比海盗》:场景构建出的不完美Scene Construction of Imperfection: Pirates of the Caribbean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