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一)本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文化产品的输出形式也日新月异,信息传播的渠道和业态在不断更新。当下的新媒体时代,网络综艺节目的发展尤其突出,成为了我国移动新媒体时代下大众传媒文化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综艺节目中,以《奇葩说》代表,从2014年的第一季直到2018年的第五季,五年间在社会和网络上积累了相当程度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奇葩说》是2014年爱奇艺和马东工作室联合打造的中国首档说话达人秀,仅靠蔡康永、高晓松、马东,以及十八位“奇葩”辩手的三寸不烂之舌,便吸引了大批80后、90后拥趸。该节目自2014年11月底上线以后,总点击量已经破亿,微博话题阅读量也轻松破10亿大关。由马东主持,旨在寻找华人华语世界中,观点独特、口才出众的“最会说话的人”。
《奇葩说第一季》于2014年11月29日起每周六、周日晚21:21分在爱奇艺播出。《奇葩说第二季》于2015年6月26日起每周五、周六晚20:00在爱奇艺播出。《奇葩说第三季》于2016年3月4日起每周五、周六晚20:00在爱奇艺播出,先导节目《奇葩来了》于2016年1月15日上线。《奇葩说第四季》于2017年3月31日起每周五、六晚20:00在爱奇艺播出,系列节目《奇葩大会》也已在2017年1月20日晚在爱奇艺独家上线。《奇葩说第五季》于2018年9月21日起每周五、六晚20:00在爱奇艺播出。
辩论类说话网络综艺节目的现实性和娱乐性是与受众需求相适应的。首先,辩论类说话节目着眼于社会大众中的现实问题。节目组会通过百度知道、知乎、新浪微问数据后台,在民生、人文、情感、生活、商业、创业等领域,选取网友关注最多的问题,发动网友参与调查投票。互联网上投放的问题是否能够成为节目中的辩题,取决于网友参与这道题的积极程度。网友参与最多的题目,才能进入节目选题。追寻社会热点的节目初衷,为广大观众提供了更广阔的看待社会问题的角度,丰富了他们的知识量和生活情趣,提供了更多聊天的话题。其次,网络综艺节目是在网络环境中诞生的新的节目样式,带有鲜明的特点。正是这些特点保证了网络综艺节目不同于传统电视综艺的异质性,使其能在与传统电视综艺的混战中突围。互联网上的纯网内容意味着更高阶的网络自制,代表着新的价值观、新的视频逻辑、新的应用场景。《奇葩说》获得成功,节目人物起了关键作用。主持人马东幽默风趣,导师高晓松博学思辨,蔡康永细腻温情。而节目选手也凭借各自的语言风格和奇葩表现牢牢吸引受众注意力,《奇葩说》节目组在选角时便不停地做“人物画像”,寻找“最会说话的奇葩”。与传统电视节目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段不同,网络综艺节目选手不编故事,不以同情博关注,反而使“真实”成为最大看点。最后,真人秀节目发展日益成熟,观众更能接受这种能够融入情感体验的节目模式。张芳在《电视明星真人秀节目的受众研究》中指出受众收看真人秀节目能够获得较为真实的现场体验感;较强的角色代入感;较好的节目收视感并能产生情感的共鸣。《奇葩说》作为一档标志性的辩论类说话网络综艺节目,在服务功能上加入真人秀元素,让节目表现形式更多元化,以普通素人的现实问题和困惑为节目的讨论主题,选取素人观众进行现场观看和参与投票(红蓝键啪啪钮投票支持正反方),投票结果直接决定选手去留,拉近了与普通受众的关系,节目形式由单一的信息输出转变为与观众的双向互动。
2011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台《广电总局将加强电视上星综合节目管理》文件,来防止广播电视节目过度娱乐化。2014年播出的《奇葩说》第一季在“限娱令”的大环境下脱颖而出,掀起辩论类脱口秀节目热潮。2015年7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对当下的真人秀节目有了新的规定,在《关于加强真人秀节目管理》的文件中明确要求:“电视真人秀节目应该发挥价值引导的作用;贴近现实生活,突出展示思想文化内涵与社会意义;避免过度娱乐化、明星化,创作导向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健康向上的格调等。”这一系列规定的出台对泛娱乐化、同质化的娱乐节目施加了压力。
近年来我国网络综艺节目正在进入它的黄金时期,获得蓬勃发展。但如果仔细分析各家视频网站的发展战略和节目,不难发现其中暗藏的问题。一是内容同质化严重,集体跟风。二是核心人才缺失。虽然因为网络综艺节目市场慢慢打开,许多传统电视综艺人才开始网络试水,但真正能聚集受众的嘉宾还是稀缺。三是网络综艺节目话题尺度不断擦边探底。传统电视综艺节目因其媒体性质和肩负的社会责任,很多问题并不适合播或者不能播。而对网络视频门户来说,这样的条框和规定就少得多,言论和尺度都要大很多,因此很多网络综艺节目选择直面现实生活问题。就《奇葩说》来说,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有待改进:
首先,辩题本身。问题一,内容重复。“你选择大城床还是小城房”与后面的“人到30岁是做稳定的工作还是追求梦想 ”,恋爱题多次以不同形式出现重复,米未传媒有一组人用来专门选题的安排存疑。问题二,选项狭隘。第一季有一题:家人催婚是爱还是变态?第二季中有一题:小孩被欺负要教育他打回去OR告老师?第三季第1题,单身是贵族还是狗?选项过于绝对和狭隘,引发观众反感。好的辩题第一季中比较多,部分辩题甚至有了哲学的高度:“贾玲该不该死”?“你选择大城床还是小城房”——这才是该辩的、值得回味和鼓掌的辩题。如果选题小组的眼光太狭窄,那奇葩说也只能“泯然众人矣”了。问题三,问的方式有问题。陈述句 要不要/该不该 A或B?(如,前任的婚礼我要不要去)的问法局限了人的思维。开放性的问题都应该避免出现“要不要”、“该不该”等字眼。问题四,话题的不断探底、打擦边球。在第二季中,出现的话题如“婚后遇见此生挚爱,要不要离婚”“是否接受开放式婚姻”“伴侣的钱是不是我的钱”等,这些话题很接地气,也有很强的现实代表性,所以能在年轻观众中引起共鸣,但是这样的话题并不好把握,有的与传统主流价值观相悖,有的不符合现行法律,甚至还有可能对青少年产生不良示范。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