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幕文化基于受众人群的发展现状研究文献综述

 2022-11-06 10:03:09

文献综述

弹幕原意是指军事上密集的炮火射击,现代人将其引申为屏幕上大量飘过的文字吐槽。这是近几年来兴起的,一种互动模式,它大量地运用在视频网站、游戏和电影等等。其中,发展规模最为呈形的,是以弹幕为内核的弹幕网站,它通过在年轻的90和00一代广泛传播,依托受众将已经结构好的内容,进行解构和再生产,成为热门的话题,这也意味着弹幕亚文化正在兴起。

目前来看,弹幕在2014年以前属于一个非常冷门的研究领域,在2014年以前的文献量很少。2014年开始,出现了转折,从知网的论文统计来看,其一年的产出已经超过了过去五年的 总和。而2015年的时候,迅速达到一个“小井喷”的局面,文献资料的增加,意味着相关学者开始着眼于这一领域的研究,从侧面体现,弹幕、它的载体以及氤氲的文化,都在影响到更多更大范围的受众,获得更多目光的注视。

在早期的文献里,如陈一,曹圣琪,王彤,三位联名发表于2013年6月的《青年探索》上的一篇文献,题为《透视弹幕网站与弹幕族:一个青年亚文化的视角》,给了笔者不少的启示。其中,作者首先给“弹幕”一个准确的定义:“像子弹一样飞的字幕”。而后从弹幕视频观看体验中,提炼出了“共时性”的特性,并从三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以及弹幕受众领域的解析,或以ACG资深玩家和御宅族为主,在小众领域独树一帜。个人觉得最有价值的是对于其本质的解读,即“对文本有偏向性的二次加工“。在我之后的研究中,会深入到对实际受众的接触,通过对弹幕族的研究,来提炼弹幕文化发展的影响。再者,如马中红、陈霖、曾一果编著的谈话体论文,发表于2013年4月的浙江传媒学院学报上的《新媒介与青年的文化表达和文化权利》,也还给笔者很多的思考空间。其以宏观的角度,探讨技术,媒介、文化在青年人身上的作用和演进。虽然文中没有明确得细化到弹幕相关的内容,但其中对于青年亚文化存在互动场的理论,证实了弹幕的从日本引进的情态,以及御宅文化、恶搞文化、耽美文化等等元素对于整个弹幕文化的共通影响等。

2014年的文献类目则更加细化,研究方向也开始更多地丰富。如谢梅、何钜和冯宇乐三位作者联名发表于2014年第2期的新闻界的文献著作,《大众传播游戏理论视角下的弹幕视频研究》。文中认为,弹幕视频的传播方式,和史蒂芬森的大众传播游戏理论高度契合,弹幕传播不是有目的的信息传播,而是其出传播本身就是目的,以高度的即时性来呈现愉悦的内涵。作者采用深度小组访谈的方式,探讨弹幕的玩乐特质、弹幕使用行为的趋同选择以及弹幕用户的自我指涉,从而得出系列的结论。作者的研究方法很值得借鉴,通过小组深度访谈,由表及里,得出科学的论断。我在研究的过程中也会将此方法运用进来,成本低,时效高,效果好。华中师范大学江含雪在2014年5月发表,收录在知网的硕士学位论文《传播学视域中的弹幕视频研究》一文,更加系统得阐述了弹幕在视频领域的发展。作者通过细述定义、产生、国内典型弹幕网站概述来完成对弹幕视频的概貌描摹;而后通过研究弹幕视频的三大特点,两大传播模式来深化对于弹幕视频的解读;最后从创作、观赏、社交格局和消极影响来解读弹幕视频的意义。整篇论文看起来是非常有条理,且节奏明晰的。我在之后的研究中,会把目光跟多地投入到受众当中去,比如资深ACG玩家受众和后来融入到弹幕文化的受众的比较研究等。同时也会,引申到小众文化和大众文化的抵抗融合。发表在2014年第六期《新闻世界》,陈松松和何天天的文献著作总体是总结了大众游戏理论视角研究和青年亚文化视角的观点,同时提炼出弹幕交流这种网络互动模式特点。而马志浩和葛进平发表于2014年8月《国际新闻界》,《日本动画的弹幕评论分析:一种准社会交往的视角》,选取的视角就更为独特了。作者通过量化弹幕内容,其认为弹幕的长短是受众对动画角色表达的直接衡量标准,提出了具体的四点假设,运用到准社会交往和准社会关系的研究中去。值得一提的是,作者运用了内容分析法,选择动画个案进行讨论。再将弹幕集中收集,深度建模分析。作者研究水平高,分析思路值得学习。

在2015年的文献中,其内容的高度有了更大的提升。在2015年第三期《传播与版权》上发表的李蓝蓝《弹幕视频的传播学浅析》,其中在特点中提炼出两个有价值观点,第一是“去中心化的传播方式”、第二是“弹幕评论的碎片化”,简明扼要提出弹幕视频传播的不同。走红原因中,提到了弹幕视频对于拟态环境的建设,满足了社交需求。可以说是在视频领域的一次开拓。再如,常昕发表于2015年1月出版的《新兴媒体》上,媒介融合视角下的弹幕传播,其中提到很重要的一点,即“弹幕将节目与受众的关联度和粘合度大大增强”,这表明弹幕上升为一种传播的载体。同时,作者还提到弹幕传播将传受关系革新,从PGC(专业生产内容)转型为UGC(用户生产内容),视频内容的使用和消费模式发生着变化。徐增展发表于2015年1月《视听新媒体聚焦》上的《弹幕网站发展策略探析》,对于弹幕网站的定义有了新的补充,作者认为弹幕不仅是在视频上会飞的评论,而且弹幕停留在视频中的位置和时间,受众都可以决定。这提升了弹幕内涵中的用户主导特性。而后,作者在探讨了弹幕网站存在的问题后,提出了几点比较中肯的发展意见,其中UGC发展为UGC 版权,是对弹幕网站良性发展有利的一点。

还有两篇非常重要的,要重点研读的,一篇来自王颖发表于2015年1月《新闻研究导刊》上的《对弹幕视频网站受众的主动性分析——以AcFun和bilibili为例》,另一篇来自于郭磊收录在知网的硕士毕业论文《我国弹幕视频网站的受众研究》。这两片和我的毕设题目有共通点,都围绕着受众人群。我认为,任何的传播学研究建立在人的基础上,会更加科学,得出的结论会贴合生活实际。前者,将对受众的研究着眼于其主动性上,作者再次强调了受众对于内容的二次加工这一弹幕特性。其引用了马丕莲的一句话,“生产力和创造力的释放使得受众的主动性得以提升到新的高度,他们影响文本意义的生成、媒介产品的质量和形式。”这种二次加工不仅限于评论,还引申到了弹幕视频网站的运用,即依靠up主(上传视频资源的人)上传加工的视频,构建内容。这些人的使用习惯,也大大影响了内容的实质,受众参与到了媒介产品的制作和传播中。最后一点,对主动性的阐释,围绕风险意识进行阐述,给未来发展提出宝贵建议。后者,作为一篇系统有条理的硕士论文文献,不仅仅交代了自身的理解,还用到科学的研究方法,如问卷调查,焦点小组讨论、深度访谈等等,来提炼出较为精准的理论结果,提供合理的依据。文章前半部分,对于弹幕的发展、现状提出有详尽的总结和归纳。中间部分,则主要体现受众的描述性统计和行为性统计,社会文化性特征分析及使用与满足分析。最后部分,提出了双向的影响,趋势研究等。这对我的毕设有很大的实际执行中的借鉴意义,同时,我的方向会侧重到文化的角度,以一些弹幕的网站使用分析为依据,结合亚文化的发展趋势,继续深入。

参考文献:

[1]马中红,陈霖,曾一果. 新媒介与青年的文化表达和文化权力[J].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3,02:4-11 134.

[2]陈一,曹圣琪,王彤. 透视弹幕网站与弹幕族:一个青年亚文化的视角[J]. 青年探索,2013,06:19-24.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