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二次元直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文献综述

 2022-11-26 15:10:44
{title}{title}

随着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喜欢二次元的群体己发展成为一股充满活力的亚文化力量。与此同时,二次元直播也已逐步成为年轻一代喜爱二次元的群体心中交流沟通的重要社交平台之一。本文以二次元直播为切入点,对二次元直播现状进行探讨,分析二次元直播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提出初步解决方案,以期为二次元直播研究领域贡献微薄之力。

一、关于二次元的研究

我国对二次元的研究可以分为两类:

一是关于二次元受众的研究,洪安,李致君的《“动漫御宅族”的身份认同与人际交往研究——以“Bilibili”弹幕网站注册用户为例》中认为新媒体环境下,虚拟世界里的御宅族具有丰富创造力,创造的作品给人带来了快乐和消遣。何亮的《对台湾“御宅文化”的观察与思考》认为“御宅族”存在自闭、孤僻、依赖媒介、亚健康等一系列问题以及给出了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并指出应该加强青少年的思想教育。

二是关于二次元文化的发展与影响研究,黄哲的《ACG御宅文化的发展以及流行原因再探析》在介绍了日本动漫史及日本动漫的时代性和民族性的特点,还详细的介绍了中国动漫史及中国动漫的潜力和优势,分析了中国动漫落后的问题和差距,提出从创作到制度系统学习日本动漫的建议。

二、关于亚文化的研究

中国二次元文化诞生之初,便身处改革开放的历史变迁及其社会文化的博弈场域。作为社会转型滋长起来的文化“副产品”,甫一产生,它便以“边缘”的姿态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形成对视并受到质疑,但它却悄然成长于主流文化特别是成年文化规制下青少年的逃避式抗争过程中。陈龙《青年亚文化与当代媒介素养教育》指出在外来文化和视听传媒影响下,众多二次元爱好者在逃避来自主流成年文化的霸权时,借助互联网虚拟空间,以“趣缘”为纽带,营造了一个个属于二次元群体的亚文化部落,组成二次元与主流文化的区隔。

我国二次元文化萌芽于上世纪80、90年代。改革开放的潮动为日美动画、漫画、游戏、轻小说等二次元文化产品大规模流入中国文化市场开启了大门。那些在消费二次元文化产品中成长起来的80后、90后,逐渐成为中国最早的二次元群体。马中红《新媒介与青年亚文化转向》表示由于此时中国的二次元产业刚刚起步,国产的动画、漫画和游戏产品数量较少、质量不高,而每年通过正规渠道引入的产品数量还很有限,无法满足这些狂热的二次元用户的需求。于是,他们往往会通过盗版或其他非正规渠道获取自己喜欢的二次元产品,这些离经叛道的行为更是为主流社会所诟病,也为一些法律规制所不容。更有甚者,一些外来的ACG产品包含有我国主流价值观难以兼容的文化价值元素,引发了一些富有民族情怀的社会精英的不安——在他们看来,二次元作品会对我国青少年的生活习惯、审美趣味、特别是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如隐藏在日本二次元作品中的军国主义思想、武士道精神、反华情绪等会对这些缺乏判断力的青少年产生误导,对新生代形成“二次元文化入侵”。于是,在主流媒体语境中,二次元文化一直处于“灰色”边缘或被遏制的状态,这是它作为一种“亚”文化的生成语境。

就心理动因来讲,胡雪杨《试析中国二次元直播的亚文化风格建构》认为早期的二次元爱好者大多为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比之60、70后,他们少有兄弟姐妹的情感支持,更期待同龄文化的精神慰藉。这群青少年是一个具有叛逆性却期待社会认同的群体,他们渴望摆脱传统尊长话语权力的束缚,尽管处于文化层级的弱势地位,但并未因遭受歧见和抑制而放弃对二次元的嗜好。林品《“二次元”“羁绊”与“有爱”》指出他们借助网络新媒介的力量,特别是利用线上二次元文化虚拟社区,寻找到“志同道合”的二次元爱好者,“群”以“缘”结、“缘”以“群”分成为他们寻找、聚合二次元用户的引力,让他们不断吸纳散落在赛博空间各角落里的二次元文化爱好者。这些有着相似年龄、文化趣味、认同困境的“文化钟情族”逐渐汇成一个亚文化族群,二次元文化就是这个群体共同的“避难所”,犹如一个文化“异邦”,独立于“家长社会”和成人文化世界之外而成为“文化赛博格”。该族群成员在网络空间里各展所长,以协作化的方式自制并分享二次元相关视频,或自创轻小说,围绕二次元文化相互交流并分享二次元资讯和产品。族群成员还将文化互动延伸至线下,组织线下聚会和文化活动(如cosplay街头表演),由此生成紧密的情感纽带——“羁绊”。自此二次元爱好者便在逃避式抗争中,逐步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文化部落。由于中国二次元文化族群集合了不同个体的“次元共性”,让共同爱好者的个体行为逐渐演化成一种群体行为,这便衍生出一种不可小觑的青少年亚文化现象。

三、关于网络直播的研究

通过中国知网查询相关文献,发现国内网络直播的现有新闻与传播专业领域的研究主要分为三类:一是传播学分析,二是传媒经济学研究,三是相关技术的研究,四是媒介伦理的研究。

在传播学分析上,赵梦媛《网络直播在我国的传播现状及其特征分析》从网络直播在国内传播现状、传播特征及发展前景部分展开论述,发现网络直播与他的传播方式相比具有独特的传播优势。

从受众心理角度来探讨网络直播这一课题,续蔚一《网络直播平台受众的心理特征分析》从网络直播带给人们思维上的变化着这一角度切入通过分析网络直播平台受众的心理特征,总结了网络直播满足了受众群体的哪些需求。

陈洁《网络直播平台:内容与资本的较量》预测直播内容的发展趋势,提出要研发更加优质的直播内容,同时认为在未来直播将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生活领域。

申林,陈婧薇,李琳《网络直播环境下观众互动的新形式——以AcFun为代表的弹幕视频网站为例》研究认为弹幕对网络直播的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他无视空间距离把一群人拉到了一起,在同一语境下进行沟通交流。

在从传媒经济学角度切入的研究中,陶东风《粉丝文化读本》从粉丝经济的角度切入,对直播粉丝再次进行思考,认为在互联网时代,没有粉丝就是没有市场,没有粉丝就不会产生收益。

在技术问题角度切入的研究中。袁爱清,孙强《回归与超越:视觉文化心理下的网络直播》针对手机实时直播系统的实时性与并发可靠性要求,设计了实现服务器实时直播功能和客户端与服务器网络传输模式。

在从媒介伦理角度切入的研究中,曾一昕,何帆《我国网络直播行业的特点分析与规范治理》总结了2016年4月先管部门发力监管网络直播后,文化部拟出台加强网络表演管理的政策,在经营主体管理、事中事后监管方面对网络直播表演关键环节进行规范以及各平台签署的一系列公约。

参考文献

[1]洪安,李致君.“动漫御宅族”的身份认同与人际交往研究——以“Bilibili”弹幕网站注册用户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17(07):3.

[2]何亮.对台湾“御宅文化”的观察与思考[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4(06):65-69。

[3]黄哲.ACG御宅文化的发展以及流行原因再探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16):93-94.

[4]陈龙.青年亚文化与当代媒介素养教育[J].国际新闻界,2015(02):17-22.

[5]马中红.新媒介与青年亚文化转向[J].文艺研究.2017(12):104-112.

[6]胡雪杨.试析中国二次元直播的亚文化风格建构[D].广西大学2018

[7]林品.'二次元''羁绊'与'有爱'[J].中国图书评论,2017(010):24-30.

[8]赵梦媛.网络直播在我国的传播现状及其特征分析[J].西部学刊(新闻与传播),2016(8):29-32.

[9]续蔚一.网络直播平台受众的心理特征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6(18):10,13,18.

[10]陈洁.网络直播平台:内容与资本的较量[J].视听界,2016(3):63-67.

[11]申林,陈婧薇,李琳.网络直播环境下观众互动的新形式——以AcFun为代表的弹幕视频网站为例[J].传媒,2017(10):39-41.

[12]陶东风,粉丝文化读本[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13]袁爱清,孙强.回归与超越:视觉文化心理下的网络直播[J].新闻界,2016(16):54-58.

[14]曾一昕,何帆.我国网络直播行业的特点分析与规范治理[J].图书馆学研究,2017(6):57-60.

[15]包圆圆.移动直播新趋势:明星化垂直化社交化[J].新闻战线,2016(24):128-130.

[16]胡疆锋.意识形态 媒体 商品——亚文化的收编方式[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1):158-159.

[17]胡疆锋.亚文化的风格:抵抗与收编——伯明翰学派青年亚文化理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7.

[18]Watch me Playing,I am a Professional:a First Study on Video Game Live Streaming. Mehdi Kaytoue,Arlei Silva,Loic Cerf,Wagner Meira Jr.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companion on worldwide web . 2012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