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解构思想在广告创作中的体现——以平面广告中的视觉表现为例文献综述

 2022-08-03 11:02:08

《后现代主义解构思想在广告创作中的体现 ——以平面广告中的视觉表现为例》文献综述

一、后现代主义解构思想

(一)后现代主义艺术思想

20世纪中叶以来的后现代主义,艺术家热衷于将世界变成一个无原则、无中心、无意义的场域。后现代主义走向与大众更为紧密的普泛化和大众化。艺术可以打破对整体性的迷信,表达更加感性和含混不清的创意,内核却指向更加犀利的审视。后现代主义经历从结构到解构的演变,在当下也延伸出更多新的阐释。

后现代主义时代被称为“空虚时代”,两种对立的研究浮出水面:对人的消解以及对人的圣化,其中消解的部分是结构主义情有独钟的产物。结构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涌现的取代存在主义的思潮,也是对西方特定历史时期的抗争与回应。它摒弃学院主义的权势,“表达了一定程度的自我仇恨,一定程度的对西方文化的排斥”。其中,精神分析学和语言学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20世纪60年代,德里达基于对语言学中结构主义的批判,提出解构主义的理论,“符号已经能够反映真实,对于单独个体的研究比对于整体结构的研究更重要。”福柯则用“疯癫”的解读,力图解构和反抗现代政治表现出来的权力中心化趋势。[1]

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等相继出现,为艺术创作提供思维灵感,为观者解读创作者意图提供较为合理和准确的支撑。诸多女性艺术家的觉醒与女性主义不无关系,她们刻意用与男性审美相对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于某种思维和权力的解构。这种思维一直延续至今。

(二)后现代主义解构思想

“解构”,是对结构的拆解重组,也可以说是二度结构出门。解构主义出现在现代主义面临危机,后现代主义遭到厌恶的时期。此时的后现代想要极力避免成为主流的美学思想,对于主流的解构工作成为重要任务之一,由此制造出的不确定感和支离破碎成为艺术创作的推进器。

后现代从结构到解构的观念发展对艺术产生深远影响,当艺术作品转化为可以被解读的文本和符号的时候,创作从思维到实践再到呈现的过程,每个部分都可以被直接解读,并引申为更广泛的间接解读。

(三)后现代主义的拓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