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青衿——论吕新小说的知识分子叙事文献综述

 2022-08-30 10:45:58

释青衿

——论吕新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叙事

摘要:1986年起,山西作家吕新发表《那是个幽幽的湖》,使山西文坛大吃一惊。之后其始终笔耕不辍,保持着先锋小说的创作。在其早期的小说创作中,晋北地区的底层人民是主要的描写对象。但从其2010年发表的作品《白杨木的春天》开始,其创作重点开始向知识分子转移。近几年发表的新作如《掩面》、《下弦月》等都有对知识分子的问题进行探讨。总体而言,评论家对吕新的关注主要集中于其早期创作。寥寥几篇关注其近期作品的文章也将其重点置于吕新小说的先锋性方面。

关键词:吕新; 先锋小说; 知识分子;叙事

一、文献综述

1986年,山西作家吕新在《山西文学》第二期上发表了短篇小说《那是个幽幽的湖》,小说中那颇为诗意的语言风格和独特的叙述方式使得向来朴实的山西文坛大吃一惊。此后,吕新笔耕不辍,继续在《上海文学》、《收获》、《花城》等诸多刊物上发表了大量作品,坚持着他的先锋文学创作。在先锋作家纷纷转型的今天,我们仍能通过吕新作品中游移的叙述视角和充满独特意象的语言中发现他对先锋创作的坚守。纵览吕新至今的创作生涯,我们还能发现吕新越来越关注知识分子。在创作之初,吕新曾持续关注特殊年代之中北方大地上百姓的命运。直到2000年,吕新在小说《我们》中就塑造了矿长这一角色,虽然文中并未明确说出,但读者们可以从矿长的语言和心理活动看出这是一个已经被生活摧毁了的、几乎完全堕落了的知识分子。在《我们》中,知识分子的描写还只约占了小说的二分之一。但到了最近出版的《掩面》中,吕新却已在完全讲述一位学习西方哲学的知识分子在革命史中的命运。而吕新发表于2010年的小说《白杨木的春天》正是他的转型之作,并且此时吕新对知识分子的叙事就已经贯穿于整篇小说。凭借着书中对“知识分子命运的思考和表现” ,《白杨木的春天》这一小说更是获得了第六届鲁迅文学奖。从底层百姓到知识分子,这种关注重点的转移显然与时代的变化息息相关。在近几年,他又陆续发表了《掩面》、《雨下了七八天》、《下弦月》等作品,在坚持自己以往特色的同时,他又大胆做了新的尝试,比如说《掩面》中的跨文体叙事,将诗歌与小说结合。

纵观二十世纪中国小说时,知识分子题材创作绝对难以忽视。这既因作家大多就来自于知识分子阶层,最为了解他们自己的生活和思想;也与知识分子对社会人生和自身价值有极高的敏感性有莫大关系,这些因素使得这个题材的创作经久不衰,具有丰富厚重的的人性含量和审美含量。中国的近现代史就是知识分子觉醒和反思、参与和抗争的历史,因而知识分子题材的创作贯穿了整个现当代的文学创作史。在现当代历史进程中,知识分子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启蒙开智、革命创新中都身士卒,起到先锋作用,充当着时代的发言人和开拓者。因此知识分子群体自身的责任感是比较浓厚的。这些也往往从作家作品中反映出来。鲁迅先生笔下的“狂人”、魏连殳,郁达夫笔下的“零余者”等等,就连批判功能也往往是通过自身来实现的。从五四时期的鲁迅、郭沫若、郁达夫到二十年代的叶圣陶,至三十年代的沈从文,四十年代的巴金﹑老舍、钱钟书,再到建国后的杨沫、宗璞等,很多作家都在知识分子题材的创作上有自己的建树。即使到了文革期间的“红色经典”作品中,知识分子的身影也若隐若现并未消失。文革结束后,知识分子先是在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的相关作品里扮演了重要角色;至文学转型后,王朔﹑贾平凹﹑阎真﹑张炜等许多作家也拥有自己创作的有影响力的知识分子主人公形象。在当代文学环境下,大众文学强势地崛起,文学的商品属性越来越明显,当代背景下的知识分子往往被塑造为欲望漩涡中挣扎求存的凡人。

如上文所述,在中国文学史上,知识分子的形象几经变化,这其中不能忽视西学东渐的影响。知识分子作为文化接受者,受到的影响往往是最早且最深的。于是,知识分子对自我的社会定位明显发生了改变。在古代社会,你掌握了文化资本也就意味着你将掌握政治资本和经济资本。现代社会却并非如此,政治资本仍与经济资本紧密相连,但文化资本却不得不对权力和财富俯首称臣。当中国的知识分子认为若要成为一名真正的知识分子就必得远离权力和财富,这是一种受到西方影响后产生的自我觉悟还是求而不得的怨愤之语呢?在今天这种状况下,知识分子的自我定位和生存境遇将会如何,笔者作为一位农门学子对此产生了莫大的兴趣。而吕新作为一名从乡土小说创作氛围浓厚的山西大地走出的作家,他在其创作中展现了他对知识分子身份和命运的独特思考。

吕新的写作起点较高,他的处女作《那是个幽幽的湖》一经发表便引起了评论界相当程度的重视。时至今日,评论者们或关注于吕新小说的总体特征,或注目于他具体的文学作品,但无一例外地集中在其早期的文学创作,比如说花城出版社曾于1993年出版过一套先锋长篇小说丛书,六部作品之中就包括吕新的长篇小说《抚摸》,而后《花城》杂志社在北京举行了吕新、北村等先锋作家的作品研讨会,就先锋派创作的成就、局限、命运及其发展趋势诸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会人员如陈晓明、张颐武、赵毅衡等多位重量级文学评论家都发表了自己对于先锋派文学及吕新小说的见解。但是当喧嚣嘈杂的文学黄金时期80年代过后,先锋派代表人物中最受瞩目的马原、残雪、余华、苏童、孙甘露、格非以及北岛等人都被大篇幅地细致书写,从他们的形式试验到语言风格,再到90年代初的写作转向,无不被评论家一一详细道来。而吕新却由中心人物被边缘化为只需一笔带过的非主流作家。除了少数几部中长篇小说已经由出版社出版外,他的大多数小说散见于《钟山》、《大家》以及《花城》等文学杂志和期刊中,也很少引起大家的关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