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忌文化研究综述
摘要: 作为一种古老而又神秘的文化现象,西方学者早在十九世纪后期就开始了对禁忌文化的研究。国内学术界关于禁忌文化的研究起步较晚,二十世纪中后期以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在禁忌文化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上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对禁忌文化既有系统性的研究,也有大量的专题性研究,专题研究涉及范围较广,有对禁忌功用的系列论述,也有对宗教禁忌、节日禁忌的集中探讨,还有从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的角度对禁忌内涵进行探析,更有采用田野调查的实证研究等。
关键词:禁忌;禁忌文化;禁忌功用;节日禁忌
一、文献综述
禁忌是一种无形的文化符号,是民俗文化的一种重要表征。中国古时的禁忌生长在浓厚的农耕文化土壤之中,深受气候、物候等自然环境因素的周期性影响。农耕时代,人需要顺应自然,适应环境,“人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符”,一年四季变换,一天昼夜交替。为了适应和顺应这个自然规律,古人在原始农业的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各种相应的占候、祭祀活动,节日禁忌也相伴而生。早在先秦文献《礼记·曲礼上》中就有“入境而问禁”的说法。由此观之,禁忌是一种古已有之的节日风俗。并且禁忌有着“趋之者顺,逆之者亡”的特点,导致其长久以来就一直被人们严格遵循。作为一种古老恒久的文化形式和文化载体,禁忌贯穿于人类社会生活之中,更是涵盖着许多人们所熟知的规则和内涵,已经成为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民俗。
禁忌作为一种古老而又分外神秘的文化现象,早在十九世纪后期就引起了西方学者的关注,并开始了对禁忌文化的研究。英语中的“塔怖”taboo (禁忌)一词,原是南太平洋波里尼西亚汤加岛人的土语,有两种不同的文化内涵:首先是崇高的、神圣的;其次是神秘的、危险的、禁止的。因此,西方学者也把“塔怖”(禁忌)称作“消极的巫术”,或称为“准宗教现象”。
我国关于禁忌文化的研究起步较晚,二十世纪中后期以来,随着民俗文化研究形成热潮,传统民间禁忌文化开始成为民俗学界的热门研究领域,李绪鉴、任骋与万建中是其中的代表。李绪鉴在1989年发表了《民间禁忌与惰性心理》一文,任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出版了《中国民间禁忌》一书,随后万建中先后出版了《解读禁忌——中国神话、传说和故事中的禁忌主题》、《禁忌与中国文化》等书,发表了学术论文《中日民间故事中四种禁忌母题的文化解读》、《禁忌民俗发生论》 等,这些研究成果对于禁忌文化的研究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国内外学术界,禁忌研究领域历经百年的发展,研究成果不胜枚举,无论在研究内容还是研究方法上都呈现出系统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