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献综述(或调研报告):
文献综述:关于杜运燮前后诗风的变化,目前学界缺乏对相关内容的深入讨论。具体而言,对于杜运燮的诗风研究,在时间层面上是割裂的,绝大多数的关注点在于杜运燮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诗风,少部分对杜运燮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之后的创作进行了分析。
诸如李章斌《杜运燮:“轻体诗”的“轻”与“重”》,着重分析杜运燮40年代的诗风,将“轻体诗”认定为杜运燮当时创作中最具特色的一类作品。李光荣在《文聚社的诗歌创作初论》中以杜运燮的《滇缅公路》为例,认为他将滇缅公路“写动了,写活了”,盛赞其艺术手法之高妙。对杜运燮在这一阶段所作的《马来亚》、《恒河》等一系列诗作,他将其称之为国际题材作品,认为这是“继向意之后杜运燮的又一个独特贡献”,从题材和艺术手法方面对杜运燮诗风进行了探讨。王佳在《都市畸变体验与西南联大现代诗——从杜运燮集外诗《晓东街》说起》一文中,将以《晓东街》为代表的一众西南联大现代诗称作是“认清之后的反抗、绝望之后的前行”,剖析杜运燮诗风中贯彻的精神内核,认为这正是具有“强烈的中国现实感”的现代诗。邵朝杨《融合现实关怀的诗艺追求——从《马来亚》看杜运燮对奥登诗歌技巧的借鉴》同样以杜运燮40年代的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马来亚》一诗的叙述视角、语言等,以此佐证杜运燮诗风、创作技巧等与奥登的相关性。游有基在《九叶诗人杜运燮研究资料选》一书中,对同属九叶诗派的九位诗人在40年代的创作风格都做出了简略归纳,如穆旦“凝重冷峻”、郑敏“沉思精辟”、袁可嘉“庄重含蓄”等。对于杜运燮在这一阶段的诗风,他以《追物价的人》为例,将其简单概括为“机智幽默”。这与李章斌认为“轻体诗”是杜运燮创作中最具特色的一类作品的观点不谋而合。关于杜诗在这一阶段的总体样貌,蓝棣之在《新颖的现代抒情风格——谈杜运燮的诗》一文中做出了概括性总结:“杜运燮的诗创作,一开始就明显地表现出对独创和深沉的执着追求——杜诗因此显得有深度,哲理意味浓厚,凝练惊警......杜运燮的诗,倾向于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结合,或者说得准确些,是现代主义中比较外向,与现实联系更为明显的那一类。”而其诗风的特色则在《现代诗的情感与形式》一文中被揭示地更为全面:“杜运燮诗最惹人注目的特色,是他在抒情中渗透了讽刺幽默,二者之间所形成的张力,使得杜诗有一种特殊的意蕴,构成一种新颖的现代的抒情风格。”
关于杜运燮70年代末之后的创作,语之者寥寥,大多数对于杜运燮这一创作阶段诗风的讨论是作为对杜运燮40年代创作的分析的补充,或者在回顾杜运燮生平时被一并提及。王芳《试析杜运燮诗创作对于中国现代诗发展的意义》一文,从杜运燮诗创作的现代内涵、杜运燮诗创作文本的两个现代性要素和杜运燮作为一位诗人的创作姿态及其诗歌的现代风格三个角度对杜运燮被统称为“现代主义诗作”的一系列现代诗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遗憾的是,其落脚点在于杜运燮从现实出发而烛照现实的诗作的整体,而不可避免地将杜运燮在40年代的创作置于重点。对于杜运燮诗风前后的变化,王芳将其归纳为两点:“一是表达方式从四十年代的深长含蓄转为平易朴实而直白,二是抒写生活感悟和情趣的诗多了,作品中常洋溢着对人生晚年的乐观精神和对平静生活的欣悦之情。”而对于诗风前后变化的原因,作者认为杜运燮在40年代既保持这静观现实的理性态度,又扮演了情感的传递者,将这种态度蕴于诗行而传递,而七十年代末及之后,杜运燮的理性观照是通过格言式警句形式来陈述,这导致其“最终没能跨越现实与诗的距离而到达诗的彼岸”。这种解释显然停留在现象层面,难以直指本质,没有完整和深刻地剖析初杜运燮诗风变化的表现和成因。而李诠林《艺术身份的聚结与文化身份的流散——“九叶诗人”杜运燮的华文书写谈隅》一文,兼顾杜运燮两个阶段的创作,但并未进行深入讨论,更没有提及迥然相异的两种诗风的成因和转变。
除此之外,对于杜运燮前后诗风转变的原因,一些文献从侧面予以了一些说明。杜运燮的密友,同属九叶诗派的唐湜在《九叶在闪光》一文中隐晦地写道:“《遐思:诗与美》这是我在十年长夜快结束时对当年九叶诗伴们的怀念。不久果然到来了光明的白昼。”而杜运燮的诗创作受诗友影响颇深,从侧面反映了杜运燮诗风变得隐晦、朦胧的一部分原因。
在这样的情况下,对这一长期以来被忽视的问题的深入讨论变得很有意义:杜运燮并非一位只是在40年代短暂发光发热的诗人,而是拥有两个明确而泾渭分明的两个创作阶段的诗坛常青树。在这样的情况下,本文尝试对其诗风的转变及成因做详尽而深入的探讨,以此为杜运燮研究填补上一些空白,让杜运燮作为一位诗人、斗士和开拓者的形象更加丰满、立体。
参考文献:
- 游有基《九叶诗人杜运燮研究资料选》,海峡文艺出版社(2018年版)
- 游友基.论九叶诗人杜运燮的诗歌艺术[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03):63-70.
3.李章斌.杜运燮:“轻体诗”的“轻”与“重”[J].诗探索,2014(01):93-106.
4.许文荣.论杜运燮诗文创作中的双重经验[J].诗探索,2014(01):80-92.
5.李光荣《杜运燮早期佚诗六首及其相关情况》,《诗探索》,2018年第1期。
6.李光荣.文聚社的诗歌创作初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30(08):222-226.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