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无所依》小说与电影艺术形式的比较研究文献综述

 2023-10-20 09:48:02

文献综述

(一)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近年来,将小说改编为电影作品成为热潮,学界对此形成热议。如约翰逊指出:电影能够更直接地讲述一个故事,细节比小说更具体。有评论家认为:电影是一个作家表现讲故事这一主要创作兴趣的最好方式。还有不少文艺理论家认为:文学性是由小说文学的叙事方式、表现形态所体现出来的独特的艺术特征。影视是由于顺应了视听时代信息接受方式和艺术审美方式变化的时代潮流。因此,学会比较分析具体作品的小说和电影艺术形式,可以更好地体会不同艺术形式的不同表现手法,在比较中提高认知水平和审美鉴赏力。

小说与电影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从电影产生开始,就一直存在改编文学作品的现象。由于小说和电影分属两种艺术类型,小说是用文字语言让读者通过想象来“看见”,而电影是使用画面语言让观众直观。小说和电影均有各自优势,也有着自己的局限性。之前已有乔治布鲁斯东的《从小说到电影》对小说改编成电影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乔治·布鲁斯东指出:“人们可以通过肉眼的视觉来看,也可以是通过头脑的想象来看。而视觉形象所造成的视象与思想形象所造成的概念两者的差异,就反映了小说与电影这两种手段之间最根本的差异。”这表明在作者讲述同一个故事时,小说与电影各自所产生的艺术审美特性是有所差异的。学界对此问题已展开研究,如对《活着》《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和《理智与情感》等作品的小说和电影进行比较,可以为后续的学术研究提供一些比较的思路和方法。

小说《老无所依》(No Countryfor Old Men) 出版于2005年,是当代美国著名小说家和剧作家科马克 麦卡锡的作品,是后现代主义的重要代表作品之一。它主要讲述了20世纪80年代得克萨斯州西南部的美墨边境发生的一场因一笔巨额毒资造成猫捉老鼠似的五人相互追逐的故事。该小说在2007年由科恩兄弟执导改编成电影并大获成功,2008年获得第8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男配角和最佳改编剧本四项重要奖项,并获得第60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虽然小说和电影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是同一文本的小说和电影的表现形式却有着不同的审美特性。

历来研究《老无所依》小说或是电影的文章不少,但关于小说与电影两者之间的比较却不多,而且大多都注重的是作品自身内容的比较,很少有比较两者在文学形式上的优势与局限的。比如:

(1)李碧芳.电影《老无所依》的叙事艺术(电影文学2017年第6期):随着莫斯的目光,观众看到了一片静默的荒野;跟随莫斯走进犯罪现场,经过一具具尸体时观众仿佛只能听见莫斯的脚步声,一片落叶都能产生惊吓效果;打斗现场最刺耳的是短而脆或者连片的枪声;而人物的独白、人物的对话,都是现场实景配音。

(2)雍青.论影视改编对叙事作品文学性的弱化(咸宁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小说的叙事在时空上是相对自由的,但影视的叙事却受到了时空的限制。而电影改为全知叙事以后,随着镜头的讲述,故事中所体现的是编导对人生的感悟;小说是一种历时性的艺术,它的篇幅自由度比较大,往往可以包含比较丰富的内容,因而多种线索都可以充分展开,但影视往往会有时间的限制,不可能太长,因而往往会对叙事线索有所取舍。

(3)刘丽红,刘杰.《老无所依》视听语言文化的后现代意味(电影文学2015年第20期):在电影 《老无所依》的制作过程当中同样非常出色地使用了音乐的效应,通过音乐表达出了一种紧张的情绪,同时与画面形成鲜明的对比,需要注意的是电影制作过程当中声音有着自身相当突出的优势和特征,这样的表现力比画面的表现力更加强大。常见的诸如电影制作过程当中话语的对白、影像效果和音乐等,均可以起到一种非常鲜明的表达效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