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曹禺《日出》的悲剧意识文献综述

 2022-07-14 20:45:00

文献综述

《日出》是曹禺戏剧的代表作,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深广的历史内容。作为曹禺“试探一次新路”的尝试,《日出》具有许多不同于《雷雨》的新特色。如从集中于几个人物关系的描写转变成以横截面的方式展现出更深广的社会面貌。再如曹禺在《日出》中不再有不可知力量主导命运的神秘色彩,而是将影响人物命运走向的原因归于现实社会。《日出》自诞生以来已有80余年的历程,其间对《日出》的研究多如汗牛充栋,朱栋霖、田本相、钱谷融是《日出》研究的专家,对《日出》的解读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悲剧意识指的是“悲剧意识是对现实悲剧性的意识,是对现实悲剧性的一种文化把握,它既有反映现实的面,又有主动地认识现实、结构现实的一面。”[1]即悲剧意识是精神层面对现实悲剧性的感悟或理性认识。悲剧意识涵盖了悲剧观念、悲剧人生观、悲剧思想等观念。

目前,对《日出》悲剧意识的研究有很多角度,例如,对其中悲剧性人物形象,从文本透析悲剧性社会环境,曹禺的悲剧创作观念,基督教,道教等宗教思想对曹禺悲剧创作的影响。本篇文献综述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词为“日出and悲剧”。

曹禺《日出》中的悲剧意识研究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人物形象悲剧性剖析

过去的研究者已对曹禺《日出》中的许多人物有过细致的研究。对悲剧性女性人物形象的研究更是《日出》研究的重点。

对曹禺《日出》中悲剧人物形象研究最多的是对“不足者”和“有余者”生存状况的挖掘,揭露“有余者”们为富不仁,纸醉金迷的生活,揭示“不足者”们无力把控自己命运的悲剧。其中,陈白露、李石清、潘月亭的悲剧性人物形象研究教多。许多研究者都看到了造成人物命运悲剧的深层原因,即社会环境,多将人物悲剧归结于社会悲剧,如《论日出中女性人物形象的悲剧》、《曹禺《日出》中的陈白露悲剧成因》 。

还有学者做《日出》 与其他作品中相似悲剧性人物的比较研究。通过相似性悲剧人物的对比,可以比较出作家创作观念的不同,以及作品表现手法、创作主题的差异,更深层次上揭示不同文化背景对作家创作的烙印。比如《由〈日 出〉〈雪国〉中 主 要人 物 形 象比 较———看 曹 禺与川端康成的悲剧意识》,这篇文章通 过 论述《日 出》与《雪 国》中 主人公陈白露与驹子形象的异同,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