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聊斋志异》中的花妖形象文献综述

 2022-08-02 14:42:36

文献综述

《聊斋志异》是清代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蒲松龄,字剑臣,一字留仙,号柳泉居士,著名小说家。《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聊斋志异》的创作,前后历四十余年之久,贯串了蒲松龄的大半生。

《聊斋志异》属志怪传奇类小说,凡四百九十余篇,绝大多数是狐鬼花妖精魅的故事,以及一些奇闻异事,构建了一个狐鬼花妖的世界,它为文言笔记小说的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聊斋志异》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但其中也夹杂着一些封建伦理观念和因果报应的宿命论思想。《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很高。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之巅峰。

《聊斋志异》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但是绝大部分集中于女性、书生、狐、悍妇等形象的研究,其中尤其是狐妖的形象深入人心,人们对狐妖形象也是分析入微,然而花妖小说在全书中占有重要位置,值得特别关注。花妖作为精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精怪相比,艺术形象成熟的比较晚,关于花妖的故事也相对较少,所以鲜少受到小说家们的关注。目前研究花妖的论文,根据研究内容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论文大多是针对《聊斋志异》中的四篇花妖故事其中的一篇做一些具体的研究。如马瑞芳《马瑞芳说聊斋》第十一讲“花妖”,认为《葛巾》是疑心生暗鬼的爱情悲剧;
《香玉》表达的是相爱不疑、同生共死的爱情; 《荷花三娘子》展现了“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的新颖爱情观。”笔者认为马瑞芳对花妖的论述比较详细,对爱情故事的
分析也比较到位,但是文中只对单个花妖进行分析,没有将其作为一个群体来研究。王长顺的《士人价值标准的解构、重构与回归——lt;聊斋志异·黄英gt;的文本文化的解读》是专门研究《黄英》的。在文中,王长顺探究了《黄英》一文的文化内涵和文化文法,分析出传统价值标准的解构是通过对菊花意象传统意蕴的消解来完成的,这种解构是通过对陶渊明这一儒士文化原型的反叛来实现的。“清雅、富足”价值标准的重构过程是在对士、商区分的突破中完成的,是在对“价值”语言符号的编程与解码中完成的。“人淡如菊”淡雅价值标准的回归是在饮酒至醉的痛苦麻醉中完成的,是以人菊互化的方式完成的。 研究《葛巾》的有张芹玲的《由爱生情葛巾来因爱生疑葛巾去一谈葛巾的来去》,主要从葛巾独特的爱情观入手,分析葛巾的艺术形象。。研究《荷花三娘子》的论文有刘洪强的《lt;聊斋志异荷花三娘子gt;的本事琐证》该文主要是研究《荷花三娘子》这一故事的本事来源,通过比较《幽明录》与《聊斋志异》荷花花妖故事的异同,研究它们的之间的传承关系。

第二部分是将花妖与其他精怪一起研究,这种类型的论文中,涉及到花妖的内容大多比较少。2000 年首都师范大学王锡亭的硕士学位论文《论lt;聊斋志异gt;的异类婚恋作品》。论文主要通过异类对人类的爱情追求,来探索蒲松龄的创作心态,揭示异类婚恋的深刻内涵。其中,花妖被作者归入植物类精怪,仅仅与狐妖作了简单的对比,没有做深入的研究。2003年山西大学乔林晓的硕士学位论文《盛世悲歌--lt;柳涯外编析论gt;》,论文从《柳涯外编》作者徐昆的人生感受与作品的艺术传承入手,探析《柳涯外编》创作的成因。文中通对比《柳涯外编》与《聊斋志异》花妖狐魅故事的异同,探讨它们的传承关系。2004年暨南大学高志源的硕士学位论文《lt;聊斋志异gt;女妖形象研究》。作者将《聊斋志异》中的女妖分为狐妖与其他妖类两种,侧重研究了狐妖的艺术形象,揭示了女妖的角色意蕴,花妖被归入其他妖类,简略的提及,未作单独的研究。

目前对于花妖的研究太过于笼统,没有细致的对《聊斋志异》里的花妖进行研究。但其实,在《聊斋志异》中,花妖故事曲折精彩,且具有较为明显的发展脉络,也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因此,笔者准备细致的对《聊斋志异》里的花妖进行研究,分别研究每个花妖的特点,而不是一概而论。《聊斋志异》中关于花妖的文章共有四篇,分别是《葛巾》、《香玉》、《黄英》、《荷花三娘子》,其中七个女性花妖,一个男性花妖。笔者将分为三个部分对这四篇文章进行研究。

  1. 将这四篇文章独立出来,分别分析每个花妖的个性特征。每个花妖都具备着各自原型花朵的特性,如黄英是菊花妖,身上具备了菊花的素雅坚贞、高洁情操,葛巾是牡丹仙子;“牡丹花中富贵者也”,葛巾如牡丹一般美丽,雍容典雅,使得常大用以为他是富贵人家的小姐。作者将花性与人性结合。《黄英》中言谈清雅的陶生,提出以“卖菊谋生”,且“其门嚣喧如市”,又“以蒲席包菊,捆载数车”而贩之。后来,“黄英课仆种菊,一如陶,得金益合商贾。”这一种菊、卖菊、贩菊、因菊而富的行为过程,恰是对“菊”这一最能代表儒士清雅、高洁人格,安贫而耻富价值标准的意象的展现。同时黄英帮助丈夫发家致富又体现出黄英人性的一面,一个体贴丈夫的妻子,一个合格的贤内助形象。王莉莉《lt;聊斋志异gt;中的植物精怪形象》一文,分析了《聊斋志异》中植物精怪蕴含的文化意蕴,牡丹精怪体现了作者的俗世情怀; 菊花精怪是对作者审美理想和失意人生的诗意化拯教; 柳树精怪寄托了作者关心人民疾苦,热心助人的救世理想。”
  2. 分析作者在创作这些花妖时运用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郑春元《lt;聊斋志异gt;中精怪形象的塑造方法新探》提到《黄英》中菊花精黄英表现了精怪神异本领的生活化;《香玉》、《黄英》两篇则强化了精怪形象幻想的逻辑性;《葛巾》中“掷儿于地”的细节象征着爱情的破裂;文中还分析了花妖身上表现出来的奇幻美、神秘美、奇趣美、深情美和奇智美。在《香玉》一文中,《香玉》象《聊斋》中其他的作品一样,它首先具有神奇性,这种神奇性及突破了自然,又合乎自然。牡丹,耐冬这些植物能变成美丽的女子,勇于追求心心相印的情人,生死不渝,死了可以重生,生了又可以重死,植物的“异化”中不可逾越的自然规律似乎不在存在,植物“异化”后的人性美是何等的神奇。其次,是它的优美,它的回肠荡气,摇曳多姿。全篇围绕香玉,绛雪生的生生死,悲欢离合的故事,象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对人物来说,它与《葛巾》的硬派不同,而是温柔缠绵,一往情深生死相依;就结构而言,以诗为线,“空山人一个,对影自成双。”情景交融,灵动优美。《香玉》的特色不仅在于此,更动人的是它能透过历史的帷幕,展示人类情感生活的美丽,这种“人性的美丽”净化了人的心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至情至性,惊世屏俗。

第三部分,结合作者生活背景分析,与以往小说中花妖形象作对比,以及这几篇对后世小说的影响。如陈才训《治生切于读书,适志基于财富一一从lt;黄英gt;看蒲松龄的治生观》提出《黄英》是明清之际思想界关于治生问题及蒲松龄自身特殊经历的产物,传达了有关士人治生问题及其理想生活模式的信息。lsquo;此文关于士人治生问题以及理想生活模式的研究,对分析《黄英》蕴含的新的价值观有一定的启发作用。《香玉》一文中,香玉的好友绛雪是个“至情至性”的女子的所作所为,就是在今天,也具有“惊世屏俗”的意义。时代已进入了21世纪,随着人们对爱情的质量追求,会对男女爱情中“情”的理解赋予新的内涵,但是“至情至性”,追求真情永远是爱情的主题。所以,《聊斋.香玉》中所体现的思想和审美价值对今天的社会依然具有现实的意义,具有强烈的艺术生命力。

综上所述,笔者发现这些单篇花妖小说的分析论述,对研究花妖世界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