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的乔峰形象文献综述

 2022-08-03 11:06:27

文献综述

金庸《天龙八部》是著名作家金庸的武侠代表作。著于1963年,历时4年创作完成(部分内容曾由倪匡代笔撰写),前后共有三版,结局改动较大。小说以宋哲宗时代为背景,通过宋、辽、大理、西夏、吐蕃等王国之间的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从哲学的高度对人生和社会进行审视和描写,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生活画卷,其故事之离奇曲折、涉及人物之众多、历史背景之广泛、武侠战役之庞大、想象力之丰富当属“金书”之最。金庸是新派武侠小说世界的“盟主”, 他的小说被奉为武侠小说的经典之作。作为金庸晚期代表作之一的《天龙八部》, 被许多人誉为金庸小说的绝顶。倪匡曾评价:“《天龙八部》是千百个掀天巨浪, 而读者就浮在汪洋大海的一叶扁舟上。一个巨浪打过来可以令读者下沉数十百丈, 再一个巨浪掀起, 又可以将读者抬高几百丈。”

“天龙八部”出于佛经,有“世间众生”的意思,寓意象征着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背后笼罩着佛法的无边与超脱,“天”是指天神,“龙”是指龙神。全书主旨“无人不冤,有情皆孽”,作品风格宏伟悲壮,是一部写尽人性、悲剧色彩浓厚的史诗巨著。 《天龙八部》是金庸武侠小说中意象最丰富的一部,作品人物千姿百态, 或痴迷执着, 或谦逊退让, 或潇洒从容,各自拥有不同的人生际遇和心路历程, 熠熠生辉。本书以乔峰、 段玉、 虚竹等三位侠义英雄人物的江湖经历为核心, 而其余众多的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多半又具有江湖和江山 (朝廷) 双重身份,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扑朔迷离, 结构严谨、张驰有序, 在如歌如泣的诉说中讲述他们之间的忠信义、爱情的掺入不乏浪漫主义色彩,除此之外,他们为国为家慷慨赴死的决心与斗志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描写。侠义英雄用鲜血和生命创造了历史, 从而成就了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的美名。而乔峰更是其佼佼者,金庸为我们描述了乔峰“侠之大者”的形象, 然这样豪气干云的大英雄却始终走不出自我, 在寻找身世真相的过程中, 不断陷入自我矛盾与民族矛盾的深渊, 最后走向死亡,悲剧意味强烈。

金庸的十五部武侠小说中,乔峰无疑是一个最大的“英雄”,是“武侠小说里最硕大无朋的身影”。乔峰是个悲剧人物,他的悲剧与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相似,是命运悲剧。为复杀父之仇既毁灭了他又成全了他,英雄是在与命运的抗争中体现自己的生命价值的,乔峰是一个 “仰不愧于天, 俯不愧于地” 的真正英雄。对朋友, 他恪守信义;对君王, 他誓死效忠;对民众, 他赴汤蹈火, 在所不惜。他是一个为国为民的真正侠义人士, 是中国千百年来侠客的完美化身。

笔者通过查阅信息、翻找资料发现对整个的金庸所构建的武侠体系研究的文献较多,包括金庸笔下的武侠文化与传统中国文化之间的包孕关系,在苏文兰的《论金庸笔下英雄形象的文化内涵与审美价值》中就着重探讨了金庸在其武侠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的英雄形象,从陈家洛到郭靖,从乔峰到韦小宝hellip;hellip;无论他们之间的差距有多大,但在他们身上却共同凝聚着金庸的审美理想。这些英雄形象的塑造,寄托着金庸的理想人格,这是作者充分吸取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果。金庸小说中的英雄人物,虽然也存在着一些缺陷,但在他们身上,却体现出深厚而独特的文化内涵。并认为金庸小说最大的特色,是塑造了一系列具有理想人格的英雄人物。这些人物形象表现了一定 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并为人们所崇奉和效法。金庸在其一生中,常博采众家之长,他善于在儒、 道、释以及西方的基督教和现代哲学思潮中寻觅和探索,正是在这种不断的寻觅和探索中,金庸完 成了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审视,从而奠定了他作为一个经典作家存在的合理性基础,也形成了金庸 笔下英雄的特色。

对金庸笔下英雄侠士形象的研究,严家炎先生在他的《金庸小说论稿》中,曾对 英雄的“义”进行了准确的评析; 陈墨先生在他的金庸研究系列著作中,针对“侠”的内涵,也作了更 为细致的分析和归类,这些都为后来的研究者奠定了良好的研究基础。而本文则试图对金庸笔下 英雄形象在分类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小说中英雄人物塑造的深层文化意蕴与审美价值。以及马卓昊在《金庸笔下的侠义精神》系统的研究了金庸小说中人物,谈到为什么武侠小说如此受大众欢迎,我们可以用林语堂先生《狂论》中的一句话作答, “人人在武侠小 说中寻求顺民社会中所不易见之仗义豪杰,于想象中觅现实 生活所看不见之豪情慷慨。 ”从这个角度说,武侠小说反映的是作者与读者的一种理想人生, 而金庸小说的出现,使这种理 想更加艺术化、典型化、大众化。有批评家说:对人生的大悲哀,如梦如幻的情致,无常的苍凉,情感的如泣如诉,写尽中国 人的人生感受,中国文学史上数曹雪芹、金庸两人写的最好。金庸小说能取得如此成就,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掘开了博大 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宝藏,以中华民族积累了五千年的无上 智慧,透视、挥写社会和人生的真义。因此,“我们看金庸小 说,看到的不仅是侠的理想和侠文化的虚饰,更能深入到中国 历史文化的深层次去”。 以武侠小说的幻景形式和生花妙笔有效地掩盖了现实处境的严峻,完美地连缀了来自现实的矛盾的裂缝,而向世人昭示出一种理想化、和谐化的世界的可能性, 并防止历史文化语境的印痕和创伤的暴露,充满激情地言说着这个世纪所交托给文人的侠客梦。

以及韩舒在《悲怆中的崇高——浅析乔峰的儒家理想人格》中通过对士的分析揭示出来了侠与儒之间的联系。儒家价值观建构的是积极入世、承担责任的理想君子人格。仔细剖析乔峰的两大人生困境,则会惊人地发现他的大仁义,大智慧,恰恰具备儒家推崇的兼济天下、内圣外王、仁而且义的理想人格特点。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几千年来深刻地影响了中华民 族的品格和人生态度,即使在文学作品中,儒家思想的影响 也随处可见。金庸先生独辟蹊径,以武传儒,以武弘儒,培育 出了中国武侠文学的奇葩。在其小说《天龙八部》中,塑造了 乔峰这样一个性格独特的侠之大者,儒之大者。这为该小说增添了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另一类文献则是重点分析了乔峰的人物形象,主要是以其人生过程为线索,在陈蕾的《天龙八部》中对乔峰形象分析就是从“第一大侠诉平生”、“为国为民佛之侠”、“塞上牛羊空许约”三方面来分析乔峰这一人物形象的,贯穿了其人生经历、身世沉浮。指出乔峰这一人物形象具有十分健全的性格:他与郭靖同为“为国为民, 侠之大者”, 但比之少了几分笨拙与木讷, 多了几分机智与灵变;他与杨过同为性情中人, 但比之少了几分跳脱“滥情”, 多了几分沉稳凝重;他与张无忌同为武林绝顶高手, 但比之少了几分“剪不断, 理还乱”的优柔寡断, 多了几分“拿得起, 放得下”的干练气概;他与陈家洛同为群雄之首, 但少了几分“三心二意”与胡乱猜疑, 多了几分感情专一与自信可为。

从总体上来看,前人对金庸小说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但是对《天龙八部》一书的细节研究乏善可陈,多是研究金庸总体的武侠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和继承发展,以及探寻了金庸小说中女性形象、性别意识、民族观等。笔者准备仅以乔峰的形象去深入这个形象发展起来的过程,以及其负载着的金庸先生变化着的民族观,比如不再对少数民族简单的仇视,而是借乔峰之口说出人人平等的意味,更具人道主义情怀。此外通过对乔峰形象的细腻探究能够以其为典型,总结出几乎迥异于西方的东方的英雄形象,当然这也是根植于传统的价值观上的,所以要结合文化学、心理学、美学等领域的知识分析乔峰这一人物形象。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