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西楚霸王》对传记《项羽本纪》的
再创造
摘要:中国知网上关于“项羽本纪”的论文有248篇。对于《项羽本纪》的影视改编研究,笔者只找到3篇。还没有专门研究冼杞然导演的《西楚霸王》的论文。但是,中国知网上关于电影改编的论文有3000多篇。主要从具体案例入手,进行文本差异、现象比较研究。传记电影的研究论文在300篇左右,历史改编的影片论文更少。对于《史记》的影视改编研究也集中在影片《赵氏孤儿》对《史记·赵世家》的改编上。关于电影改编的国内外理论著作不算少。分别从文学语言与电影语言的不同审美特性、叙事学等角度,结合具体案例或电影改编的发展历史探讨分析。这些电影改编理论都是笔者研究影片《西楚霸王》对传记《项羽本纪》的再创造的理论工具。
关键词:影片改编; 《西楚霸王》; 再创造
一、文献综述
《认识电影》在9.6《文学改编》一章中提出:许多电影是由文学或舞台剧改编而来。有时,改编剧本比原创剧本还辛苦。而且原著成就越高,改编的工作就越艰巨。所以,许多人认为,电影由二流小说改编,受到的困扰较少。有许多改编的作品比原著还优秀。例如《一个国家的诞生》即是由托马斯·狄克逊(Thomasdixon)的烂小说《三K党》(TheKlansman)改编的,电影的种族偏见比较不那么明显。一般认为,如果某个艺术作品在某种艺术形式中的成就较高,改编至另一形式的成绩就往往不如其原著。因此,《傲慢与偏见》虽被改编成电影多次,成就却都有限。而影史的杰作,如《假面》、《公民凯恩》,几乎都不能改编成小说。这主要是因为文学与电影媒介不同,其内容分别受其形式支配。改编的要旨并不在于它如何能复制文学作品的内容(那是不可能的),而在于它如何能保留原素材。一般我们方便地将改编分为忠实改编(faithful)、无修饰改编(literal)以及松散改编(lo0s)。当然这只是为了方便而分的,大部分的电影都是介于其间。“松散的改编”只保留了原著的意念、状况或某个角色,然后再独立发展成新的作品。比如希腊剧作家就常从古神话中寻找素材,而莎士比亚又从普鲁塔克(Plutarch)或班戴洛(Bandello)的故事,以及古希腊戏剧中寻找素材。又如黑泽明自莎士比亚《李尔王》中撷取剧情,衍生至中古日本社会,拍出名作《乱》。
忠实的改编则尽量靠近原著的精神,巴赞将之比为翻译者,因为它们得尽量找对等的语言表达。不过,巴赞也明白文字互相翻译远不如文字转为电影困难。忠实的改编可见诸托尼·理査森的《汤姆·琼斯》。编剧约翰·奥斯本保留了小说的情节结构、主要事件以及大部分角色,甚至全知的叙述旁白也完全一样。但电影也并非小说的图解,在菲尔丁原著中有太多意外事件,不适合改编为电影,许多内心戏就因此被缩减了。
“无修饰改编”大致限于舞台剧,因为舞台剧的基本模式(动作和对白)在电影中也存在,重点在于其时空观念转变而非语言。如果电影全部采用远景,只在转场时剪辑,就很像舞台剧原著。但很少有导演愿意只记录,而完全不修改舞台剧。因为这样不但会失去原著中的特性,也浪费了电影这种媒介的优点,尤其是电影在处理时空上较自由。经由特写、剪辑及并列可使舞台剧更具体,因为剧场中没有这些技巧。即使是无修饰的改编也不完全无修饰,电影多半会保留舞台剧的对白,但对观众的效果却不同。在剧场中,语言的意义在于角色现时现地对同一句话的反应。但在电影中,时空被个别的镜头割碎,即使是无修饰改编的电影也是着重于影像,其次才是语言。几乎所有的语言都受影像影响。以上的分类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其实并不那么界限分明,而电影的内容无可避免地会被其形式左右。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