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以文学中“二妇争孩”异同论
——《旧约全书·列王记》与《包待制智赚灰阑记》平行研究
摘要:据目前可考的历史,元代李潜夫的《包待制智赚灰阑记》是中国最早关于“二妇争孩”的文字记载,而《旧约全书·列王记》亦是以色列对其的最早记录。它们互相没有历史的承袭,结果却十分相似,发人深思。学术上关于“二妇争孩”这一情节已有许多整理研究,关于其源头、传播路径等均有不少争议,但始终没有一个定论整合。因而笔者计划深入挖掘《包待制智赚灰阑记》以及《列王记》两者的共性与差异性即亦同亦异关系,从每个民族独特的历史和现实境遇出发,研究每个民族的文学个性以及两个民族文学之间的共性,从而探索文学自身的规律性,发掘文学艺术的本质。
关键词:圣经;包待制智赚灰阑记;二妇争孩;贤愚经;印度佛经
一、文献综述
约成书于公元前580年的《旧约全书·列王记》中“二妓争儿”一事可概述为:有两个妓女找到所罗门王,争抢一个婴儿。其中一人说:“我二人住在同一个屋子里,相继生了孩子,她晚上睡觉时不慎把孩子压死了,就偷偷调走了我的孩子。早上我醒来看到死孩子很难过,仔细一瞧却发现并不是我的hellip;hellip;”另一个妓女则争着说被调换孩子的是自己。所罗门不能凭外表判定谁是生母,便说要拿剑将孩子劈成两半,一人一半。其中一个妓女吓坏了,放弃了争夺,只求保住孩子的性命,而另一个妓女则同意将孩子劈了,谁都别想得到。由此所罗门王判断出了前者才是真正的生母,案情水落石出。
无独有偶,元代山西绛州人李潜夫所写《包待制智赚灰阑记》则记载了另一个“二妇争孩”的故事:妓女张海棠从良后嫁给了员外马均卿,并生有一子。员外的正室胡氏与外人苟且,密谋将员外毒害,并且将罪名推脱给海棠,诬陷她杀夫夺子。海棠百口莫辩,险些遇害,幸而遇到哥哥张林,带她去找包拯判案。包拯心中有惑,便心生一计,让人用石灰在地上画了一个栏,令两个妇人一起拉孩子,谁把孩子拉出栏外,谁就是生母。张海棠因为心疼儿子,始终不敢太过用力,由此包拯判断出她才是孩子的生母。
将上述两个故事相比较,便能发现两者的情节非常相似,均是两个妇人争夺一个孩子,法官用相对残忍的方式判案,而生母终究因为不忍而被认出,案件水落石出,也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二妇争孩”的故事。历史上对于这一故事情节也有许多相关研究。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