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地居民》中的视角转换与叙述语言的主体变化下的菲茨比尔斯婚姻功利主义文献综述

 2022-09-03 22:47:08

文献综述

  1. 引言

《林地居民》是英国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创作中期的一部长篇小说。主要讲述了女主人公格蕾丝·麦尔布礼因为自己和父亲麦尔布礼先生在婚姻上的功利主义,最终撕毁与了老实忠诚的林地小伙维恩波特恩的一纸婚约,而选择嫁给了在爱情上怀有杯水主义的破落贵族菲茨比尔斯。婚后格蕾丝·麦尔布礼逐渐发现了自己心里无比崇拜的丈夫与同乡人查曼徳妇人有婚外情并与其私奔而悲痛不已最终下定决定选择离婚。后因法律限制无法离婚而出逃向自己内心最信任的维恩波特恩寻求帮助。最终维恩波特恩不幸病死,故事的结尾格蕾丝逐渐接受了忏悔回归的丈夫菲茨比尔斯。《林地居民》被翻译到中国以来,学界对于该作品的研究非常有限。经我考察,国内学界中对于《林地居民》的学术研究中,最主要的研究角度有以下三个,分别是:浙江大学的王雪芹教授的《林地居民》自然观、安徽工业大学的杨华教授的生态女性伦理思想以及天津理工大学的张玲玲教授的生态和空间的解读。

前人对《林地居民》这部小说的研究角度有限,对于哈代本人的文学创作研究虽然面很广但很少从叙事学的理论去解剖他的作品,尤其是从视角转换和叙述语这两个角度的研究几乎没有。本论文将从叙事学中的视角转换和叙述语角度对《林地居民》进行研究,填补前人研究的空白。

  1. 现状分析

关于托马斯·哈代的长篇小说《林地居民》前人研究很少,国内成熟的论文基本上没有,有的都是发表在期刊上篇幅较少,研究较为初步的论文,其中对于《林地居民》的研究较为成熟的有: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外国语分院的王雪芹关于《林地居民》的自然观研究;青岛工学院外语学院的杨华关于其生态女性伦理思想的研究以及大连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的海南关于其原型意象的研究。王雪芹首先探讨了《林地居民》中三个境界的自然,归纳了哈代独具匠心的描写自然的手法,并解读了哈代体现在该小说中的自然观,从而分析得出哈代在《林地居民》中的自然观是浪漫主义自然观和达尔文主义自然观的融合。 杨华认为哈代在小说《林地居民》中抨击父权制的思想对女性的迫害,批判工业文明引起的生态失衡,展现生态女性主义的伦理观,主张尊重自然及一切生命,以生物中心论代替人类中心主义,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海南主要从原型批评的角度对《林地居民》里的原型意象进行解读,通过对《林地居民》中魔怪意象和神启意象的分析,旨在解析作者隐藏在原型背后赋予该作品的深刻含义。 更多还原

关于作品《林地居民》的前人研究少之又少,但对于作者托马斯·哈代的研究著作则可谓是汗牛充栋。国外学者对于哈代的研究早已有百年的历史。研究著作举不胜举。而我国对于哈代的介绍和研究大概始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后来进去九十年代,国内学者对于哈代的研究更加深入和全面。哈代的小说新的译本陆续和国内读者见面。在对于哈代的理论研究方面的著作在九十年代时也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其中比较具有影响力的是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聂珍钊先生的《悲剧而刚毅的艺术家——托马斯·哈代小说研究》,该书中系统地分析了哈代的14部小说以及他的文学创作思想和艺术成就。转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陈焘宇先生主持编选的《哈代创作论集》,该部论集中收集编译了自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之间近一百年来的西方学者对于哈代的具有代表性的评述。此后,学界对于哈代的文学创作风格和思想研究逐步系统化。并且研究的切入点也越来越小。

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初,国内学者对于托马斯·哈代的研究较有代表性的分别有:西南交通大学何桂娟对于哈代长篇小说中的反基督教思想研究。何桂娟认为哈代之所以能够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在作品中从独特的视角,即从人类自身出发,审视人类的内心世界,来关怀人物的命运,探寻人类的出路。 在自觉地从身体维度省察个体偶在的同时,哈代也没有忽略引进神性的尺度,在哈代的作品当中,他更注重考察人与神、灵与肉、现实世界与超验世界的二维对立关系。他揭示了人类的在体欠缺性,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探索拯救社会、改善人类命运的道路,而找寻的结果让他更加清楚地意识到人自身的脆弱、人类自身理性的有限,于是他只有诉诸充满慈爱的神圣救恩,为人类指明出路。 哈代的思想意识曾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进化论思想、各种哲学思潮,还有基督教精神。但从根本上看他的思想意识可以归纳为一点,即博爱精神,他爱大自然、动植物,他更爱人,而这一点正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南京师范大学的赵峻关于托马斯·哈代长篇小说的多维双重性的研究。赵峻认为在托马斯·哈代的长篇小说中,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或语言,常常交错在一起。他总是将自然之子与更为多变的现代型人物并列在一起,他对双重性格的女性形象的刻划则更为成功。哈代把象征手法以及悲剧力量和传记成分、民间传奇和浪漫情调揉合在现实主义之中。在后期小说中,哈代则更多地揭示了人的心理的双重性。

目前学界对于托马斯·哈代的研究又有了新的突破。2016年湘潭大学的曾红莲就托马斯·哈代小说服饰叙事的道德训诫这一主题展开研究。曾红莲认为托马斯·哈代是一位严肃的道德家。他的小说不但揭示了19世纪英国农村真实的社会现状,而且涉及维多利亚时代普遍关注的道德问题。哈代小说中服饰叙事的道德训诫主要表现在个体道德训诫、婚姻家庭道德训诫,以及职业道德训诫三个方面。小说通过不同人物服饰叙事,判断其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从比较中突出榜样力量,塑造符合资本主义道德观念的人物形象,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服饰道德观,最终达到道德训诫的目的。哈代小说中服饰叙事表现道德训诫的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通过服饰叙事呈现美彰显道德;二是通过服饰叙事揭露丑维护道德;三是对人物服饰展开直接的道德评判,以艺术的方式维护具体的道德标准,如人伦道德、服饰道德等。哈代小说中服饰叙事的道德训诫值得我们反思,它不但进一步提升了哈代小说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小说的艺术表现力。同时,小说通过极具丰富细节性的服饰叙事,让读者可以更为具体、直观地了解哈代小说中宣扬的维多利亚时代的道德思想和行为规范,更好地体会哈代小说中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融合状态。由此可见,对于哈代的研究着眼点越来越小了,研究得也越来越细。

  1. 结论

纵观这些前人的研究,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不论是对于《林地居民》这部小说的研究还是对于作者托马斯·哈代本人的文学创作的研究,都很少从叙事的角度进行分析的。而小说的叙述方式叙事角度的选取对小说的创作产生着很大的影响,作者想要表达的最重要的观点也都与叙述角度和方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从叙事学理论中的视角转换和叙述语两个角度来研究小说是本论文最大的创新之处。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