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唐朝闺怨诗文献综述

 2022-09-06 15:57:14

唐代宫词研究文献综述

前言: 唐朝是一个经济文化发展几位繁荣的朝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下,无数的遣唐使来唐朝寻求发展的机会,并虚心求教,因此唐朝的文化呈现一种兼容并包,百花齐放的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唐朝的社会就容纳了各种各样的习俗文化,呈现了一种开放的社会风气。与此同时,唐朝由于其形成原因(鲜卑族的女性地位比较高,而且当时的妇女有一定的掌家的权利和参与政治的权利)和社会的开放使得妇女的地位有比较大程度的提升,在这样的社会风气下,文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而作为文学创作中极为重要的诗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不再把目光局限在仕途发展,边塞羁旅或者是人生感悟上,而是渐渐将诗歌的描述对象转向了宫廷和女性。本文意在通过对宫词的内容和写作背景来对宫词做一个大致的了解,在宫词的选择中,以花蕊夫人的宫词为主,对宫词进行一定的解读。来研究唐朝的社会背景。尤其是其中的军事制度,我们知道,唐朝的马上觅封侯的风气很盛,所以当时的唐朝参与军队的百姓还是比较多的,并且当时的妇女地位提高,妻子们也希望自己的丈夫可以取得军功从而回来光耀门楣,所以当时妻子鼓动丈夫参军也有很大一部分。著名的诗句“悔教夫婿觅封侯”说的就是妻子当时鼓动丈夫去参军,但是由于丈夫长时间未归而不禁有些懊悔的情绪。所以说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闺怨诗也好,宫词也好,会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丈夫外出服兵役而有感的。因此从女性的角度出发,从闺怨诗入手,对唐朝的社会尤其是军事进行一个研究不失为是一个很好的角度。

首先我们来看关于唐朝闺怨诗的分析,在论文的搜集和阅读中发现了三个问题。首先,多数闺怨诗是单纯地研究诗歌,而鲜有透过诗歌去体察其背后的社会原因的。在诸多的论文中,关于闺怨诗歌的研究注重在诗歌本身,例如表达了作者如何如何的写作心情,用了什么样的手法等,但是很少有论文是可以写道这首诗歌反应了当时什么样子的社会背景,或者通过这首诗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社会的什么角落。第二。在关于诗歌本身的研究中,我发现就诗歌本身的情感研究,历史脉络和创作手法等的研究比较多,但是从格律,用典等方面去分析诗歌的论文比较少。多数论文容易对闺怨诗的起源和几家争议做一个比较深入的表达,但是又很少能够给出一个比较正确的结论,比如闺怨诗到底起源于何时,又在什么时候予以证明等。另一种对于诗歌的情感分析的论文更像是诗歌的一次赏析大整合,从诗歌的解读到论文的整体排列都显得比较零碎,很少能有论文能够将这些诗歌进行一个成逻辑的分类,然后给予一定的分析。最后,关于闺怨诗的研究很多,但是能够深入研究的就比较少。在整个相关论文的搜索中,我发现,期刊的论文居多,但是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的比较少。

接下来,我将对我的阅读的论文进行一个简单的概括和总结。我阅读的第一个大类是关于闺怨诗歌的分析。许多论文都对闺怨诗的起源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在他们看来,这类诗歌主要分两种,一种是征妇诗,在他们看来,征妇是伴随着征夫出现的。由于唐朝的兵役制度,导致了唐朝有相当多的人是有相当一部分时间在外服兵役的,这就意味着,当时的独守空房的妇女们长期盼望丈夫回家,而这一迫切的心思就会被写成诗歌进行传颂,当然,在这里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商人的妻子,当时唐朝商业发达,有很多人选择了经商,而这些经商的人常年奔波在外,也就意味着很少有时间能和家人相聚,而这里也是妻子发声的一大原因。还有一个大类是宫怨诗,这类诗歌的主体主要是那些得不到帝王宠幸的宫人或者妃子。著名的《楼东赋》就是描写了梅妃失宠于帝王而万分落寞的心情。这一类诗歌主要会和宫廷生活结合在一起,文风多华丽,但是凄凉之处更让人泪目。

接着,许多人会将闺怨诗的起源与发展进行一个探索总结。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诗经”起源说,该说法认为:“关雎”在《毛诗序》中就被认为是“后妃之德” ,是被认定是一种爱情中男女相处和交流感情的典范。衫训七说者古有明毛晋、清许乃普、焦友麟、孙国祯、徐卜槛等。(小星)、(鸡鸣),三百篇之宫词也。”`,“(关滩),宫词之祖也。下如(绿衣)、(鸡鸟)、(庭燎)、二陈,美刺并见。” 王世贞也曾经认为:“《诗》三百往往处于妇人女子,而莫备于宫掖,将以善则化始,而恶则为乱枢耶?固也彼其求而为《关雎》思而为《卷耳》,恒而为《螽斯》变而为《柏舟》hellip;hellip;.”这里主要是从诗经的内容而言,认为许多描写男女情爱或者妻子妾氏的都是属于“宫词”一类的,这主要是从宫词的内容上来进行划分。的确,宫词从很大程度上而言是以描写宫女和后妃生活为主的,但如果仅仅从这一点上来判别诗作是否属于宫词未免有些太失妥当了,这样一来,闺怨诗,宫怨诗和宫词间的区别就变得微乎其微,甚至可以混为一谈了。另一种是“唐朝”起源说,这种观点认为:宫词起源于唐,支持这一观点的有明蒋之翘、清焦友麟等人。杨铁崖称宫词为诗家大香仓。仆谓此皇家大竹枝也。道细事而不涉于里,语而不伤于巧。总不许村学究道双字。始唐人为之。川匀“宫词始肇王仲初”,洪伋《宋文安公词跋》写“古无宫词,唐人始为之” “,唐天宠“宫辞之作,始于李唐”何谓宫词?简言之,即宫中咏事之诗hellip;hellip;此体始于唐王建” 。这些观点中很明确地提出了“始于唐”这样的观点。如果按照真正提出“宫词”这一概念来作为节点的话,那么“宫词”是在王建的《宫词》后才有命名的,张仲华认为“宫词之咏,始于王建”,管世命认为“宫词始于王仲初”,并且在《全唐诗》中收录的宫词,除了王建和花蕊夫人,王涯之外,其他不过零星几人,不过几首而已。因此从摘录上就不难看出,唐朝时宫词的发源时期。这两种说法在学术界引起了较多的争议。

由于要从唐朝的诗歌中去考究其发展的原因,所以在初读《全唐诗》的时候初步得出了两大块问题,且这两大块问题是有一定的联系的。第一个是唐朝的妇女地位有所提高,第二个就是唐朝的兵役制度的研究。从洪伋所著《宋文安公词跋》中写道“宫词无所有,唐人始为止。”可见宫词在唐朝开始产生,并且得到了相当的发展。这和唐朝民风的开放是密不可分的, 这些解放体现在婚嫁观,衣饰穿戴以及传统观念等等各种方面。(如:《丽人行》中的虢国夫人,“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杨贵妃,还是一代女皇武则天等等。)当时非常出名的唐传奇小说就经常会描写才子佳人的故事,而且在当时的唐朝,男女设防也并没有那么严苛,久而久之,妇女的地位就渐渐得到了提高,文人墨客也渐渐将诗歌的视角投向了妇女,又因为当时唐朝马上觅封侯的风气极盛,唐朝的士兵能够通过服役或者战争得到一定的封赏和头衔,并且当时的唐朝,从军的社会地位会比较高,且有一部分原本只是向贵族上层开放的军衔和名额也向平民百姓开放了。因此就有无数的女子在家里期盼丈夫能够早日衣锦还乡,这样两股力量之下,闺怨诗就产生了。

在一些关于唐朝兵役制度的了解当中,发现唐朝的府兵制是考证地比较多的,但是关于唐朝军人的奖惩制度还不是很明确,但是府兵制还是对闺怨诗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府兵是指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府兵参战武器和马匹自备,全国都有负责府兵选拔训练的折冲府。这一制度起源于魏,在唐朝经过了相当大的发展后达到了一个鼎盛的时期。

作为反映文化的一大载体——诗歌,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很好地去反应当时的文化和社会环境以及当时的风俗习惯。所以我认为在研究诗歌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将目光跳出诗歌本身的局限,而将目光投向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当时的各种社会制度。唐朝的闺怨诗在唐朝的诗歌当中占有了相当一部分的比重。而且这类诗歌的迅速发展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有相当大的关联,因此我们就可以透过这些诗歌对唐朝的妇女地位和兵役制度做一个简单的了解,这就是本文的一个写作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