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或调研报告): 1、文学视野中的死亡叙事 所谓死亡叙事毫无疑问就是涉及到“死亡”这一主题的一系列描写叙述,准确地说它并不是一种有明确界定的理论,而是一种叙述方式,自然地流露于古今中外所有的文学表达之中。正因如此目前学界对死亡叙事的研究都是与文本紧密结合的,选取某一作家或作家群的作品进行分析。 其中施津菊教授较为全面地观照了中国当代文学整体的死亡叙事情况,著有《中国当代文学的死亡叙事与审美》一书。在此书中她从死亡价值论、死亡本体论、死亡形式论三个方面对中国当代文学的死亡叙事及其审美展开阐述,结合“十七年”以来的文学创作,深刻剖析了死亡叙事在不同的意识形态及其相应价值体系中被赋予的不同道德内涵、社会伦理或政治意义,不同价值体系中死亡叙事表现出的不同审美追求和趣味指向,如何从死亡本体的角度来言说死亡情景并构建死亡文化,观念意义上的死亡形式等问题。并强调了文学中的死亡叙事对民族死亡意识与文化精神的重大影响,需要加以重视。 胡西宛博士也同样关注群体性的死亡叙事,在他所著的《先锋作家的死亡叙事》一书中以死亡为切入点对中国当代先锋作家的创作进行了专题研究。作者以当代先锋作家有代表性的死亡叙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叙述模式、美学品格以及这些对死亡的表现的文学史意义等方面的分析,指明了其背后的基本价值内涵。特别是指出了在先锋作家的整体创作风格中涉及死亡叙事的重要意义。 而针对某一作家个人作品的死亡叙事研究更为常见,其中对诸如鲁迅、老舍、余华这样作品中包含大量死亡叙事并在文学史上有较大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分析尤为详尽。如肖国栋在《论鲁迅小说死亡叙事的特点》一文中,先是剖析了鲁迅对死者(叙述主体)生活感受的描述、对具体死因的探究,然后分析出其背后隐含的人生意蕴,接着分析鲁迅对死亡场景的仪式化叙述,点明作者在此处的介入以进一步指出其道德自省的意义。再例如苏华所作的《论老舍小说的死亡叙事》一文,通过对老舍小说的死亡叙事进行具体案例分析, 从死亡母题在小说文本中的主题延伸、死亡叙事的样态变化以及死亡要素在结构功能上的多样性几个角度, 深入探讨死亡叙事在老舍小说中的独特艺术魅力。 以上文学视野中诸多死亡叙事的研究,对我们研究王小波的死亡叙事无论在方法上还是思路上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王小波作品中的死亡叙事研究 王小波作为当代中国作家中一位非常具有争议性的人物,尽管社会各界对其评价褒贬不一,他至今在文学史中的定位依然暧昧,但不可否认的是二十多年来“王小波”作为一个现象级的话题一直吸引着各界的广泛关注,对他的讨论与研究从未停止,学界对王小波的多维度解读也呼之欲出,取得了相当丰富的成果,对许多相关问题进行了多重视野的深入透视与怀想,在叙事学角度、比较文学角度、女性研究角度、意象构建角度、性学研究角度等方面都有著作产生。因数量众多,现选取最具代表性的研究专著及论文简单罗列如下:
然而,虽然目前从多重视野对王小波进行的研究已日趋完备,但从死亡叙事的角度对王小波及其作品进行的研究还是比较少的,可以说,这是一个新兴的研究视角,至今仍缺乏系统性的研究。较为有参考价值的即是韩袁红所编的两卷本《王小波研究资料》中收录的两篇艾晓明对《青铜时代》三个故事的评论。 这三篇分别名为《重说生命、死亡与自由——读现代传奇lt;红拂夜奔gt;》、《寻找智慧——王小波的新无双传》和《穷尽想象——谈王小波的lt;万寿寺gt;》。在第一篇中作者详细分析了《红拂夜奔》的男主角李靖死后女主人公红拂申请自杀的全过程,模糊了红拂的求死原因与申请历程,突出分析了王小波这一死亡叙事中对仪式性、观赏性、娱乐性的侧重,认为王小波最终通过这种荒诞的死亡叙事重述了对生命、死亡、自由的终极关怀。在第二篇中,作者对王小波的死亡叙事研究放在了《寻找无双》里的一位配角鱼玄机的身上,通过分析主角王仙客对鱼玄机处死侍女的种种猜测,认为王小波在此把生命引向了一种乌托邦式的迷失,王仙客迷失在这个梦里,以至于忘记了自己是谁,这便最终走向了对生存的思考。第三篇在分析《万寿寺》时,作者没有选取个案,而是罗列了故事中诸多不知名人士的死亡方式(如被竹子分尸、被砍下来的头仍然等待亲吻等),寻找它们的共通点——荒诞而离奇,以此来肯定王小波对传统禁忌的突破,他用他那些涉及不雅部位的恣意想象构建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国度,这是一个读者从未登陆过的趣味世界。 但除此之外,从死亡叙事角度对王小波及其作品展开的研究就笔者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来看就再无其他了。所以尽管对王小波的研究已日趋完备,但从死亡叙事视角对他进行的研究还是一个有待发掘的巨大空间。通过对王小波作品中的死亡叙事进行梳理与归纳,再结合王小波的生平事迹以及创作笔记,能够为我们解读这位特立独行的作家的思想内涵提供新的方向。 |
|||||||||||
四、方案(设计方案、或研究方案、研制方案)论证:
1、文献搜集与阅读 首先,搜集并阅读与本论题相关的专著和论文,了解目前的研究现状,形成研究综述。并且重点阅读对死亡叙事进行研究的专著与论文(如施津菊所著的《中国当代文学的死亡叙事与审美》、陈民所著的《西方文学死亡叙事研究》等),借鉴其中的研究方法,了解对其他作家的死亡叙事的研究如何展开,对目前学界关于死亡叙事的研究形成系统认识,为后续的研究打下基础。 2、文本细读 其次,通读一遍王小波的作品(以小说为主),其中以小说集“时代三部曲”为重点阅读对象,并在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对涉及到死亡描写的部分进行标注;阅读王小波的杂文(特别是涉及到文学创作动机的文章)与关于他的评论性文章,通过这一阶段的文本细读可以大致了解其生平及创作情况与死亡叙事之间的联系,使得进行下一阶段的统计工作时更有针对性。
然后,对王小波作品中的死亡叙事进行分类,展开实证研究和数据统计,突出具有代表性的个案并总结其中异同。通过这一阶段的统计与分类归纳可以更加清楚客观地总结出王小波的死亡叙事风格,同时可以避免遗漏某些细节。 4、得出结论 最后,通过第三部分的研究,总结王小波作品中死亡叙事背后的哲学意义,探究他想要借此表达的思想。
绪论
就学界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死亡叙事”这一概念尚未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尚未形成系统性的理论。目前对死亡叙事的研究大都是从某一作家或某一作家群的作品入手,理论零散地分布于文本分析当中,似乎研究者们都心照不宣地认为读者已经明了这一概念的所指便无须特地解释,所以至今并没有一个清晰的界定。笔者以为,所谓死亡叙事即是涉及到“死亡”这一主题的一系列描写叙述,准确地说它并不是一种有理论,而是一种叙述方式,自然地流露于古今中外所有的文学表达之中。
见报告(三)2部分
见报告(一)部分 第一章:王小波作品中的死亡叙事梳理 在本章中,主要对王小波作品中的死亡叙事进行初步归纳梳理,主要进行实证研究。 首先,对王小波作品中所有死亡叙事的概况进行阐述,做出数据统计,详略得当地进行简单罗列。 其次,对第一步中统计得出的结果按照不同要素(如人物、场景、死亡方式等等)进行分类归纳,总结其中的异同。 (以上两个步骤为使表达更清晰会采取列表格与文字阐释相结合的方式) 再次,着重挑选有代表性的个案并加以分析。例如《红拂夜奔》中作者用了整整一个章节(20页纸)来写女主角红拂自杀的始末、在《黄金时代》的《似水流年》一篇中从始到终将贺先生跳楼一事贯穿全篇,这些用笔颇多的死亡叙事案例中往往包含了作者更多的隐喻。 第二章:王小波作品中的死亡叙事策略 在进行过实证研究之后,本章将总结出王小波的死亡叙事使用了何种策略。 首先,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王小波的死亡叙事的惯用模式做出总结,对其死亡叙事的整体风格能够有较为准确的把握。 其次,了解其死亡叙事的话语构成机制,总结出其惯用意象,分析其死亡叙事关注点的隐喻(如性描写的代表意义、对话的代表意义、不同死亡方式的代表意义等)。 最后,通过前两个步骤的分析总结出王小波死亡叙事的整体叙事策略,了解作者是如何来虚构死亡的。 第三章:王小波作品中的死亡叙事原因探析 在对王小波的死亡叙事有了大致把握之后,本章我们将把其死亡叙事放入他的整体文学创作之中进行观照。 首先,结合王小波所写的创作笔记,了解其作品创作思路。在一些创作笔记中,王小波往往会直言某些情节安排的原因,并会提及某些创作直接或间接受到他人的影响(如杜拉斯的《情人》、卡尔维诺的《我们的祖先》、穆旦所译的《青铜骑士》等),了解了这些,就会明白其某些看似荒诞的死亡叙事在语言或情节安排上或是模仿之作。 其次,结合王小波的个人杂文及他人(尤其是亲属好友)对他的评论性、回忆性文章,还原作者生平,将其作品中的死亡叙事与他的人生经历结合起来,就会发现某些死亡事件的安排是他生命某一时期经历的夸张与变形,其背后思想与作者当时心境密切相关。 最后,可以得出结论,王小波的死亡叙事无论是在整体风格还是细节安排上都是他文学创作的一个浓缩,因此我们研究其死亡叙事背后的意义对于解读出他的主要思想主张有重要作用。 第四章:王小波作品中的死亡叙事之意义解读 经过了前三章的分析之后,对王小波的死亡叙事策略及其与整体创作之间的关系都有了较为清晰的把握,在这一章便要上升到思想内涵的部分,探究其死亡叙事背后的意义。 其一是在哲学方面的意义,王小波作品中几乎所有的死亡叙事都写到了生者与死者之间的互动,作者描写死亡、分析死亡,其实是对“生与死”这一终极关怀的思考,我们分析他的死亡叙事,看到他对“死”的态度,其实最终是要解读出他的对“生”的理解。 其二是在文学史方面的意义,经过此前几章的分析我们已经能够了解王小波的死亡叙事有其自身鲜明的独特性,那么在此我们就要明确分析他的独特性体现在何处,与其他擅长死亡叙事的作家相比,他的死亡叙事有何不同。探究王小波个人风格鲜明的死亡叙事是为了解构什么以及解构完成之后他又建立了什么,以此来分析其死亡叙事的存在在整个文学史中的意义。 结语 (3)可行性分析 目前,无论是对王小波作品的研究还是对于“死亡叙事”这一问题的探索,都有较多的相关学术论文,在当下各大文献网站亦或着图书馆上都有许多文献可供参考,仅在中国知网一个网站上,以“王小波”为主题词进行研究的论文就有一千六百多篇,其中又以论及他的小说创作、叙事文风、叙事话语等方面较多,肯定了其人与作品的自由风格,对于笔者的思考有良好的启发。且王小波的作品数中有大量死亡叙事,仅在他的“青铜时代” (《寻找无双》、《万寿寺》、《红拂夜奔》)三册书中可供统计的就有二十多处,所以此选题有丰富的一手资料可供研究。且学界对于文学的死亡叙事这一问题的研究近些年来也成为一个持续升温的热点问题,有了较为成熟的研究模式可以借鉴。因此,此课题的研究是可行的。 (4)预期成果 在最终呈现的论文里,预期可以出现如下成果: 在对王小波的死亡叙事进行梳理归纳之后,能够把握其死亡叙事的整体风格,并选出有代表性的个案进行重点分析,在形式上能够理解其死亡叙事如何书写、叙事策略为何,在内容上能够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内涵,探究其蕴含的哲学意义。 (5)困难及解决方案 见报告二(2)部分 (6)参考文献 1.王小波.王小波全集(共9册)[M].译林出版社.2017-02 2.韩袁红.批判与想象:王小波小说研究[M].安徽文艺出版社.2011-01 3.韩袁红.王小波研究资料(套装上下册)[C].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07 4.问菲.王小波传:无界行者[M].新世界出版社.2016-04 5.李银河 编著.王小波十年祭[C].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05 6.李银河 郑宏霞 编.一个特立独行的人——王小波画传[C].大众文艺出版社.2005-04 7.施津菊.中国当代文学的死亡叙事与审美[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12 8.胡西宛.先锋作家的死亡叙事[M].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10 9.陈民.西方文学死亡叙事研究[M].江苏文艺出版社.2006-01 10.施津菊.论当代文学中的死亡叙事[J].天津社会科学.2006(3):104-106 11.苏华.论老舍小说的死亡叙事[J].当代文坛.2010(1):95-98 12.曾国栋.论鲁迅小说死亡叙事的特点[J].学术交流.2009(3):182-185 13.余琼.“异文本”与“极限文本”——王小波与20世纪90年代性爱叙事规则[J].南方文坛.2017(5):147-151 14.刘希云.自由、智慧与反乌托邦——王小波创作论[J].江汉论坛.2014(11):107-110 15.Trudi Buck,Stavroula Pipyrou. You can die but once? Creativity, narrative and epistemology in Western death[J]. Mortality,2014,19(3). |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