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当代中日女性晚婚的比较看现代女性的婚姻观文献综述

 2022-08-05 14:44:41

文献综述:

当今社会,各国的晚婚现象日趋严峻,社会文化影响政治经济,政治经济又反作用于文化。晚婚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一个社会问题,其中所反映出的女性婚姻观的变化值得研究。

李晨媚在2012年,重庆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发表的《探析日本女性晚婚不婚的原因》中表示,晚婚和不婚的主要原因是日本女性独立经济意识的增强,难以预见理想的结婚对象,同时无法再工作和家庭中平衡。除自制外,作者也提出了几点相关的改善意见。主要是日本女性应该确立正确的结婚观,从政府应该获得政策上的支持,地方团体与家人的积极支持和理解也是十分重要的。其次,作者认为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应该容许各种各样生活方式。同时发表言论称家庭作为社会的基础,坚持独身而不生养孩子的行为实际上对社会是不负责的表现。晚婚不仅是关系到青年自身的成长与发展,也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发展,下一代健康的成长。

同时还有邓焱发表的《“婚剩现象”的原因与功能分析——婚姻家庭神圣陨落与价值重构的过度》一文,从中国封建意识的角度来分析晚婚意识的演变。刘倩倩的《当代社会城市女性步入晚婚时代探究》则从新时期国家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转变,社会转型带来的思想和行为转变上影响了现代女性婚姻观的角度来研究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何功星则在《浅析日本人的晚婚化现象及其影响》中从初婚年龄的推移上引入文章,提及到了老夫少妻等社会现象来表明造成晚婚化的原因,如男女人数的不均衡,对出身的看法等。

日本方面,安藤由美在「戦後の家族変化再考-配偶者選択、性別役割分業をめぐって」这一文中,从家族存续等社会家庭方面来考虑晚婚化的原因。作者认为,在现代婚后,家庭成员无法做到个人清楚自己在家庭中的价值规范。家族内部存在许多如养育子女、照顾老人等负担,但其职能划分不均衡是女性感到不公平的源泉,影响了年轻人对婚姻的期待。其次在配偶选择上,从夫妇间的职能划分,家庭内部的变化,家族和社会的关系上来研究了晚婚不婚化。

安藏伸治在其「少子社会における結婚観」的文章中,认为当今社会婚姻满意度正在降低,离婚率上升且稳定趋势依旧。受现阶段社会消费水平及闲暇时间等限制,两性在工作之余的交往仍不充分,而传统的社交及表爱方式则仍然束缚着男女间的主动交际和大胆求偶,减少了夫妇自识结合的概率。永井晓子在「若者は、なぜ結婚しないのか」中从工作层面上进行了阐述。通过一系列数据,如平均工作时间、育儿期的有职业夫妇的工作时间等来显示女性的经济社会地位,进而探寻晚婚化的原因。

参考文献:

[1]邓焱.《“婚剩现象”的原因与功能分析——婚姻家庭神圣陨落与价值重构的过度》[J]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2015,32(1):36-45.

[2]何功星.《浅析日本人的晚婚化现象及其影响》[J] .《经营管理者》, 2014(2):345.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