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阳》人物形象与太宰治的共性分析
文献综述
《斜阳》发表于社会激烈变革期的战后,被认为是太宰文学的集大成之作。在阅读这本小说时,能从中看到太宰治本人的影子。那么,小说中的人物与作者太宰治本人是否存在联系呢?通过对《斜阳》中四个主要登场人物的分析,进一步理解该作品的时代意义。在此基础上,充分了解太宰治的成长环境以及当时社会的大环境,试将人物形象与太宰治本人的经历、性格、思想意识等共性进行分析,以此来进一步加深对《斜阳》这部小说本身所要体现的思想、深层次的内涵以及太宰治本人想传达的精神的理解。国内外有不少对太宰治及其文学创作的研究,具有参考和研究价值。本文参考了17篇中外文献,选择其中9篇进行分析。
国外部分:青柳晴香(2013)通过分析过去太宰治文学中运用的自我表现法与新的写作方法的转换,来解读太宰治的世界观,提出太宰治作品中的人物所渗透出的是“太宰治的分身”。青柳晴香(2013)认为,直治是初期太宰治的自画像,而上原则是太宰治颓废生活的具象化。片山晴夫(2001)设问直治为什么会死?相对革命者和子,太宰治想赋予和子的弟弟什么样的意义?最终得出结论,直治是一个拥有健康的批判精神的“不良”青年,他强烈批判了战后的日本及日本人。社本武(2010)将太宰治的《斜阳》与其情人太田静子的《斜阳日记》进行对比分析,认为太宰治夫妻就是上原夫妻的原型,而作品整体色调表现了太宰治的个性。相马正一联系太宰治的成长经历,分析了太宰治的创作思想与社会背景间的关系,总结出他后期作品多含对女性敬慕之情的原因。
国内部分:高宇(2015)从太宰治的厌世、人性的原罪等分析了太宰治在书中的自我映射及内心世界,提出了太宰治的本源是人性的矛盾这一观点。张念书(2015)指出太宰治的作品大都带有强烈的“私小说”特征,主人公大都带有太宰治的影子,可以认为是对太宰治自我现实的写照。而作品的主题也多有重合,大多描写一个落魄主人公的自我毁灭之路。苏伊娜(2014)认为,太宰治在“母亲”和“和子”这两个人物身上寄托了作者对母亲的依恋以及对日本现代女性的欣赏。韩婷(2014)选取描写具有母性气息的女性的三部作品,分析了作品中国出现的母亲的形象,阐明母亲这一形象在太宰治一生中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太宰治对母亲的感情。饶秋玲(2011)从“被动的反抗”“主动的反抗”“道德革命”这三个角度进行分析,认为和子这一形象象征着对未来的一线希望。辛子昱(2015)通过分析和子与直治各自的抗争,提出了太宰治笔下的和子和直治,正是动乱时期满怀对理想社会的憧憬、反抗旧制度旧思想的年轻一代的缩影这一观点。
从上述研究可以看出,大多都只是从人物形象上来进行分析,或者只是简单提到人物形象与太宰治本人有所联系,并不深入,因此本文决定从生活状态及精神追求这两大方向来与太宰治本人的经历、思想等进行分析,从而找出共通点。
参考文献:
[1] 张嘉林译,(日)太宰治著:斜阳[M].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1.
[2] 細谷博.太宰治[M].岩波書店,1998.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日本在华养老产业现状分析和借鉴;中国における日系高齢化産業の現状分析と参照文献综述
- 关于日语母语者与日语学习者的敬语误用的研究;日本語母語話者と日本語学習者に見られた敬語誤用に関する研究文献综述
- 1978版《西游记》和2006版《西游记》对比研究文献综述
- 中日围棋文化的对比研究文献综述
- 孙悟空形象在日本动漫作品中的演变文献综述
- 有关日本小学生不登校问题的研究文献综述
- 中日校服的历史变迁及对比研究文献综述
- 浅谈日本的“御宅文化”文献综述
- 日本のいじめ問題における傍観者の役割 ー教育機関の視点からー文献综述
- 『イーリアス』と『平家物語』との悲劇的なものの比較―ヘクトルと平敦盛の死を例として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