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研究的问题: 在写作过程中,中国英语学习者与英语本族语使用者在词块的选取上(结构类型、语用功能等方面)有哪些区别?这些区别体现了对比双方在哪些方面(如思维方式、思维习惯等)的不同? 对比双方的词块使用各自有哪些优缺点?如何平衡或取舍? 为了提高语言的准确性、地道性及行文的逻辑性,对中国英语学习者选取词块有何建议?研究手段: 语料来源: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写作素材取自the TECCL Corpus Version 1.1,英语本族语使用者写作素材取自the BNC Written Corpus 通过语料库搜索功能查找带有war的文章,两个语料库各取40篇语料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观察记录及在线语料库语料分析功能和word查找功能辅助,以表格形式作出80篇文章的词块使用情况,包括高频词块的罗列,对比词块长度、相同语法/语用功能词块、相同结构词块、相近语义词块等) 根据研究结果总结规律并给出建议理论基础:词块理论词块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Ellis于1893年提出。
之后,Lewis、Nattinger和De Carrico等不同学者分别就词块的范畴和应用进行了不同层面的研究。
词块理论的核心思想认为语言是由数以万计的各级各类词块(lexical chunks)所构成;词块是语言,甚至是人类思维的一个典型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语言学习是不经过分析的学习,提倡学习者把输入当作整体来接纳,存储在自己的词库里面,有需要时直接调用就可以了。
根据Lewis的观点,词块分为五大类:多词词汇(polywords)、词语搭配(collocation)、惯用句型(institutionalized expressions)、固定词语(fixedphrase)和预制语块(prefabs)(1993:126)。
词块的分类: Lewis(1994)重新对词汇进行了定义,把词汇分为四种:1)单词和多词词汇:如however, by the way2)习惯搭配:如rancid butter3)惯用句型:如Im afraid, How do you do?4)句子框架和引语On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很明显,这种分法将词块直接纳人了词汇的范畴。
Nattinger and De-carrico(1992)直接将多词现象和语言教学联系起来,强调了它们在语篇中的衔接功能并将其分成四类:l)多词词汇(polywords):如by and large, nevertheless。
传统上,这些词汇被归纳为词组,而现在作为语篇衔接的形式,它们不仅在理解上而且在书写时都作为像单词一样的整体形式来看待。
2)惯用表达式(institutionalized expressions):主要指说话者可以用来整体存储的语言块,包括谚语、警句、交际套语等形式。
如:Have a nice day. Once upon a time 3)短语限制语(phrasal constraints):通常是可以填空的不太长的语块。
如:a __ ago, the more, the more 4)句型框架(sentence builders):为表达某个概念提供一个句子框架,并且框架允许一定的变化。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翻译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文献综述
- 《无声告白》中的交流缺失问题Lack of Communication in 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文献综述
- On the Duality of Colonialism in Heart of Darkness 论《黑暗之心》中的殖民主义双重性文献综述
- 国内多模态外语教学研究综述 A Review of Studies on Multimodal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 China文献综述
- 《加勒比海盗》:场景构建出的不完美Scene Construction of Imperfection: Pirates of the Caribbean文献综述
- 西方工业化背景下《木马赢家》中亲情关系的异化文献综述
- 《公报》杂志与亨利劳森的文学创作文献综述
- 英语应用中的汉语干预文献综述
- 西藏旅游景点译文问题探析文献综述
- EFL写作中心对学生英语写作发展研究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