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
文献综述
1.引言
随着字幕翻译逐渐走进大众的视野,并且在翻译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译制片受众的数量远远大于翻译文学作品的受众数量,影响也不亚于文学翻译。影视翻译作为文学翻译的一种特殊形式,与文学翻译有共性也有个性。接受美学作为一种文学评论理论,于世纪80年代末引入中国,并运用于翻译领域。接受美学打破了西方的传统文论,将强调以作者和文本为中心过渡到以读者为中心。姚斯从社会历史和文学史宏观角度,提出了“文学悖论”,引进期待视野。伊瑟尔从现象美学的角度出发提出召唤结构,即文本与读者的相互作用——文本存在空白以及未定点。笔者将接受美学为理论依据,以《唐顿庄园》字幕为例,以读者中心、期待视野、文本空白和未定点为切入点对其字幕翻译进行分析,并提出一定的翻译策略。
2.研究背景
2.1国外研究背景
西方学者在影视字幕翻译方面起步较早,思想比较活跃。Fordor提出了译制电视在三方面达到“同步”的要求,即“语音同步”、“人物性格同步”以及“内容同步”。随后的十几年内,影视翻译研究主要以字幕翻译为主。Mayoral,Kelly,Gallardo提出字幕翻译同步标准,即时间同步、空间同步、内容同步、语言同步以及人物角色同步。Henrik Gottlieb认为字幕翻译受形式限制和多媒体限制。Diaz-Cintas发展Mayoral,Kelly,Gallardo的“5同步”标准总结出字幕翻译6因素:时间、空间、音乐、画面、语言特点和口语化语言。他还提出了字幕翻译的十大策略——转换、释义、缩减、削弱、删除、扩张、抄写、舍弃、错位、仿照。
2.2国内研究背景
1978年,中国对外开放,之后开始引进外国的电影和电视剧。因此,我国的影视翻译起步较晚,研究成果较薄。其中麻争旗在1997年发表《论影视翻译的基本原则》一文,从口语化、人物性格化、情感化、口型化、通俗化5个方面把握影视翻译的基本原则。张春柏于1998年发表《影视翻译初探》一文,简要介绍了影视艺术的特点以及影视翻译的性质、原则和技巧。钱绍昌于2000年发表《影视翻译——翻译园地中最重要的领域》,该文指出了影视翻译的重要性,分析了影视语言与书面语言的不同点,归纳总结影视翻译的5条原则:聆听性、综合性、瞬间性、通俗性和无注性。李运兴于2001年发表《字幕翻译的策略》,简要介绍了字幕翻译的策略,包括时空节约与缩减法以及文化词语的翻译,并配以相应的例子加以解释说明。以及赵春梅在《论译制片翻译中的四对主要矛盾》(2002),指出字幕翻译具有文学翻译的一般共性,但同时又具有特殊性。该文从特殊性出发研究了翻译过程中的四对矛盾即口型与内容的矛盾、语序与画面的矛盾、归化与异化的矛盾以及音译与意译的矛盾。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翻译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文献综述
- 《无声告白》中的交流缺失问题Lack of Communication in 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文献综述
- On the Duality of Colonialism in Heart of Darkness 论《黑暗之心》中的殖民主义双重性文献综述
- 国内多模态外语教学研究综述 A Review of Studies on Multimodal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 China文献综述
- 《加勒比海盗》:场景构建出的不完美Scene Construction of Imperfection: Pirates of the Caribbean文献综述
- 西方工业化背景下《木马赢家》中亲情关系的异化文献综述
- 《公报》杂志与亨利劳森的文学创作文献综述
- 英语应用中的汉语干预文献综述
- 西藏旅游景点译文问题探析文献综述
- EFL写作中心对学生英语写作发展研究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