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页:
文献综述
1. 前言
弗兰纳里·奥康纳(1925—1964)被誉为20世纪美国南方的杰出女作家之一,在美国文学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作品结合了浓重的宗教色彩与南方地域风格,在向读者展示一个虚无思想泛滥的世界的同时,还描述了一个充满原罪的罪人世界。本文选取奥康纳的《好人难寻》、《河》、《善良的乡下人》三部短篇小说,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从虚无主义的角度具体分析其小说的人物形象及最终命运,从而探析现代社会的信仰缺失与精神虚无的困境。
- 研究背景
2.1国外研究状况
国外学术界对于奥康纳短篇小说的研究起步较早,发展较为成熟。小说集出版初期,因其作品中带有南方独有的地域色彩,所以学术界对其研究往往着手于美国南方文化的视角。著名文学评论家艾伦·泰特就奥康纳短篇小说中审视美国南方生活的细微、独特且深入的视角给予了高度评价,拉尔夫. C.伍德也就此进行了相应的探讨,认为其南方式的幽默与独特的伦理内涵就是她用来洞悉小说人物的特有手段,虽视角有限,却别有深意。不仅如此,哥特文体、暴力色彩、主题与角色的普世性等视角也得到了相应的关注与探讨。简言之,学术界在初期对于奥康纳短篇小说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语篇分析方面。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以上研究角度开始冲破桎梏。奥康纳的女性作家身份与宗教信仰等逐渐成为评论家对其小说研究的考虑因素,如斯坦利·埃德加·海曼在其专著中阐述了奥康纳作为美国南方天主教女作家的多重“局外人身份”,开始对其短篇小说中的女性主义进行研究。1964年,奥康纳的去世使得学术界评论家将其健康状况与小说作品密切联系起来,伊丽莎白·毕肖普以其诗人情怀深切写道:“我肯定她那为数不多的小说作品将在美国文学史上永存,它们可能涉及面有限,但它们清晰明了、直笔白描hellip;hellip;比数十本诗集加起来更富有诗意。”90年代后至今,国外学术界对于奥康纳小说的研究始终处于上升趋势。评论家开始以新的文学理论解读其小说作品,如女性批评、心理批评、残障研究、酷儿理论、白人性理论、后殖民理论等。
2.2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术界对于奥康纳短篇小说作品的研究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才开始出现其短篇小说的中译本。在这一时期的研究多是紧步国外研究的后尘,尚未走出南方背景、暴力情节、语言特质等话题。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学术界有关奥康纳短篇小说的研究文章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研究内容愈发广泛,开始围绕两性关系、种族关系等角度。如石平萍的《试析弗兰纳里·奥康纳的种族立场》在研究种族问题方面具有标杆作用,探究了奥康纳在看待种族歧视问题时所表现的矛盾立场。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学术界在奥康纳小说文本解读方面有了进一步的拓展与深化,研究角度愈发多元化,新的理论陆续应用,如现实主义理论、后现代主义理论、结构主义叙事理论、存在主义理论和新历史主义理论等,“哥特式”荒诞与其狂欢化的荒诞性艺术风格也成为研究热点,研究内容包含了神学、性别、种族、暴力等。近年来,精神分析、原型批评和意象原型也成为一大亮点,夏萍、莫莉和冯宜丽分别应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拉康的目光理论和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来展开对奥康纳小说的多维探讨,借以探索现代社会的人性观与道德观。
2.3与本文有关的研究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翻译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文献综述
- 《无声告白》中的交流缺失问题Lack of Communication in 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文献综述
- On the Duality of Colonialism in Heart of Darkness 论《黑暗之心》中的殖民主义双重性文献综述
- 国内多模态外语教学研究综述 A Review of Studies on Multimodal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 China文献综述
- 《加勒比海盗》:场景构建出的不完美Scene Construction of Imperfection: Pirates of the Caribbean文献综述
- 西方工业化背景下《木马赢家》中亲情关系的异化文献综述
- 《公报》杂志与亨利劳森的文学创作文献综述
- 英语应用中的汉语干预文献综述
- 西藏旅游景点译文问题探析文献综述
- EFL写作中心对学生英语写作发展研究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