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 前言
纳撒尼尔·霍桑(1804-1864)是十九世纪美国伟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作为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霍桑对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可以说是独具匠心。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塞勒姆镇,著名短篇小说家,短篇小说大多取材于新英格兰的历史或现实生活,着重探讨人性和人的命运等问题。1825年大学毕业,回到塞勒姆镇,从事写作。曾匿名发表长篇小说《范肖》(1828)和几十个短篇作品,陆续出版短篇小说集《古宅青苔》(1843)、《雪影》(1851)等,逐渐得到重视和好评。1836年和1846年霍桑两度在海关任职,1848年由于政见与当局不同,失去海关的职务,便致力于创作活动,写出了他最重要的长篇小说《红字》(1850)。这部作品以殖民地时期新英格兰生活为背景,描写一个受不合理的婚姻束缚的少妇犯了为加尔文教派所严禁的通奸罪而被示众,暴露了当时政教合一体制统治下殖民地社会中的某些黑暗。《红字》发表后获得巨大成功,霍桑继而创作了不少作品。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这位伟大作家的象征主义思想,探寻《红字》中各类意象的本质内涵与艺术价值。无论是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还是故事情节的层层深入以及主题的凸显上,象征在小说《红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正是象征手法的运用,才使得很多复杂的社会现象和人性本质通过一种浅显的形式表现出来,给读者一种深入浅出的感觉,增添了文本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 研究背景
2.1国外研究状况
1989年唐纳德(Donald J, Greiner)的《身体与灵魂:约翰·厄普代克和lt;红字gt;》(Body and Soul: John Updike and The Scarlet Letter.)驳斥了霍桑认为身体和灵魂是分离的观点。1997年迈克尔,邓恩(Michael, Dunne)的《电影上的红字:九十年的修正》(The Scarlet Letter on Film: Ninety Years of Revisioning.)主要讲述纳撒尼尔·霍桑的小说《红字》的电影改编。评论家们普遍谴责罗兰·约菲1995年的电影版;纳撒尼尔·霍桑1850年的浪漫爱情电影的适合性。21世纪以来,学术界对小说中的人物及场景展开分析。劳拉·安,布朗(Laura Ann, Brown)的《纳撒尼尔·霍桑的lt;红字gt;中植物群的象征意义》(The symbolism of flora as planted in Nathaniel Hawthorne#39;s 'The Scarlet Letter',2010)通过对纳撒尼尔·霍桑在《红字》中巧妙地安排特定植物品种的方式进行考察和探讨,旨在培养和丰富其主题,丰富其人物形象。2010年丹尼尔, 曼哈姆(Daniel, Manheim)的《珠儿戴在红字上的金项链》(Pearl#39;s Golden Chain in The Scarlet Letter.)探索了一个场景的意义,在这个场景中,船长给了珍珠一个金链。作者认为, 金链并不代表物质财富积累的奴隶贸易, 提供另一个视角: 金链的形象是在17和18世纪流行和霍桑使用图像关注犯罪和缺乏纯度的主题。2018年拉姆丁·诺尔-特赫拉尼(Ramtin Noor-Tehrani)的《lt;红字gt;: 秀超验主义与反超验主义的美国早期世界线》(The Scarlet Letter: Embroidering Transcendentalism and Anti-transcendentalism Thread for an Early American World.)更是丰富了学术界对于该小说的研究。
2.2国内研究状况
《红字》很早就被介绍到中国,在20世纪30年代就有3个译本出现。近年来又有6个译本问世,书名均译为《红字》。
在国内,很多学者对《红字》也进行过深入的研究。有的学者从作品的社会背景和故事结构上分析它的思想主题,也有的学者对作品中体现出来的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时代女性对婚姻爱情的自我追求进行研究,有的学者对作品所运用的象征主义的手法进行分析,但是大多数学者还是将主要精力放在了《红字》中男女主人公的心理、性格、形象分析上,通过对三位主要主人公的人性进行剖析,进而探究清教主义对人性的影响。
2005年岳岩红的《lt;红字gt;中对清教徒惩罚的正面结果及象征意义》指出霍桑批判了清教徒所实施的惩罚,认为是激进的、无人道和残酷的。这种谴责尽管看似残忍、没有人道 ,但是它对于三位主人公海斯特·白兰、珍珠·白兰以及亚瑟·狄姆斯台尔来说产生的却是积极的结果 。2016年陈婷苑的《从红字“A”看海斯特的人生及启示》对于“A”字不断变化的象征意义进行了阐释,并认为其不仅展示了女主人公海斯特丰富的人生经历还给现代的我们带来重大的人生启示。2017年周霞的 《lt;红字gt;中颜色的象征意义解读》为我们详细解读了颜色在小说中的象征意义,这在整篇小说中非常关键。陈蓓的《历尽劫难而永葆生机 ———lt;红字gt;中野玫瑰的象征意义》对于小说中的意象“野玫瑰”进行了分析。文学作品中的玫瑰往往是女性与爱情的象征。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红字》讲述了年轻美丽的女子 海斯特·白兰与牧师丁梅斯代尔的恋爱悲剧。野玫瑰是作品中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之一。作品分析表明,这丛在狱门旁边盛开的野玫瑰象征着美丽热情、坚韧不屈的女主人公海斯特·白兰,象征着在清教统治下的新英格兰这块蛮荒异端的土地上绽放的忠贞不渝的爱情之花和芳菲清新的道德之花。
2.3与本文有关的研究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翻译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文献综述
- 《无声告白》中的交流缺失问题Lack of Communication in 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文献综述
- On the Duality of Colonialism in Heart of Darkness 论《黑暗之心》中的殖民主义双重性文献综述
- 国内多模态外语教学研究综述 A Review of Studies on Multimodal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 China文献综述
- 《加勒比海盗》:场景构建出的不完美Scene Construction of Imperfection: Pirates of the Caribbean文献综述
- 西方工业化背景下《木马赢家》中亲情关系的异化文献综述
- 《公报》杂志与亨利劳森的文学创作文献综述
- 英语应用中的汉语干预文献综述
- 西藏旅游景点译文问题探析文献综述
- EFL写作中心对学生英语写作发展研究文献综述